新课标视角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的实践探究
徐建斌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心学校 315020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了落实“全面育人”的教育任务,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既要保障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小学生个人的成长。为了将之落到实处,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摒弃传统守旧的教育观念,还要从多角度出发创新教学,要在根本上实现教学的细化与提升。本文,也将聚焦于此,简要对新课标视角下小学科学教学创新的实践做出探究,以供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一、动态接入,实现小学科学课前导入的创新
“导入”是小学科学教学体系的核心环节之一,它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度有着重要影响。但在当下时段,许多小学科学教师都忽略了对该环节的设计,以至于许多小学生在上课铃声响起后的第一时间都难以进入高效学习的状态,难以在科学课堂时刻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教师创新教学的第一步走,就可以以“动态接入”的方式创新课前导入,以此助力科学教学的提质增效。
例如,《古代生物多样性》是小学科学教材当中十分特殊的一个课程,它意在通过观察化石,提高小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发展小学生认知古代生物的技能。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就可以将其一分为二。第一部分,教师需要使用轻松、玩味的语气抛出问题,引发小学生对古代生物的思考,比如,“小朋友们,有谁知道在很早很早以前的地球上生活着哪些动物或者植物?”该问题的设计,不仅可以引发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巧妙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尽数集中于课堂。待小学生发言热情有所降低后,教师便可以开展导入的第二部分,即,结合教室中数字投影设备的使用,播放与“古代生物”有关的科普视频,借由其中生动的影像内容,带领小学生领略远古时期的地球。在观赏中,小学生必然会冒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教师就可以在与小学生的有效互动中,循序展开新课知识的讲解。在动态化的课前导入中,小学生不仅预习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对课程知识的探知兴趣也变得愈发浓厚,进而实现了小学科学教学体系中“导入”板块的创新。
二、梯度钻研,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还关系着小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为了有效加速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的发展,科学教师创新教学的第二步走,就可以采取“梯度钻研”的方式改革课堂教学架构,并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步实现小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提升以及多元学习能力的生成。
例如,《用水计量时间》是塑造小学生时间观念、培养小学生节约意识的关键课程,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对课堂经过做出梯度化的设计。如,课堂的第一阶段,教师可以先围绕课程主题抛出问题,让小学生自行思考如何使用“水”来计量时间?课堂的第二阶段,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聚焦课本,通过阅读课程内容的方式,找寻问题的答案;在阅读的同时,小学生还可以与同桌、前后桌展开联动,通过组内集思广益的方式,进一步确定彼此对问题的看法与见解。课堂的第三阶段,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分享交流的最终成果;此时,无论小学生发言争确与否,教师都要予以鼓励,避免挫伤小学生表达自身观点的自信心,而当所有小学生代表完成发言后,教师再根据其内容的正确与否,做出纠错、补充、归纳、总结。课堂的第四阶段,教师则需要不断放大“探究”要素,此时,可以提出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让小学生结合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进行作答;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所需的道具,让他们自主制作一个能够计量时间的器具。在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梯度设计中,小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位置得到凸显,小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有效地发展,进而实现了小学科学教学体系中“教学/ 教导”板块的创新。
三、践赏联动,实现小学科学课后巩固的创新
课后巩固是极易被教师忽略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创新时,可以尝试跳出传统巩固的模式的限制,将“实践”与“赏析”带入进来,让小学生在更具知识性与发散性的课后拓展中,进一步深化对课内所学的感悟,进一步丰富对科学知识的掌握。
例如,教师完成《工具与技术》这一单元全部课程的教学后,就可以以拓展化的方式布置课后巩固的作业。如,拓展赏析板块,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推荐一些同主题的科学纪录片、实验实拍视频等,让小学生透过这些优质素材的观赏,了解更多课本知识的科学知识;拓展实践板块,教师则可以让小学生结合对课堂所学、课外拓展的理解,使用家中常见的事物,制作一些简易版的工具。比如,先将水瓶的瓶盖表面打磨光滑,再将它固定到废弃箱子的下方,以此制作一个可以滑动的收纳箱;参照一定的方式,对废衣架、硬纸板等实物进行折叠,从而制作出一个建议的手机、平板支架。在立足生活角度的课后赏析与实践中,小学生不仅科学学习的眼界得到拓展,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的储备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多,进而实现了小学科学教学体系中“巩固”板块的创新。
综上所述,新课标改革的落地生根,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师立足新课标,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创新教学,不仅为小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科学学习体验,还在极大程度上加速了小学生必要学习能力、关键科学素养的培养,进而,为新时期小学科学全面育人课堂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雪月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 考试周刊 ,2024(8):16-19.
[2] 秦敏. 新课标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探究[J]. 华夏教师 ,2024(1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