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刘会会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中心小学 276100

一、引言

休闲体育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体育教育的核心指引,涵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部分课堂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等问题,教师往往采用“讲解示范—学生练习”的传统模式,教学过程缺乏趣味性与互动性,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更无法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游戏化教学凭借其趣味性、互动性的独特优势,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高度契合儿童活泼好动的身心发展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对游戏化、情境化的学习形式具有天然的亲近感。通过将体育教学内容巧妙融入游戏之中,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运动,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运动技能、培养健康行为习惯、塑造良好的体育品德。基于此,深入研究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对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小学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实施策略

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需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构建系统性的实施路径。从教学流程来看,需先明确游戏化教学的目标指向,再开发适配的教学内容,接着优化组织实施方式,最后通过科学评价保障教学效果,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

(一)锚定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

在游戏化教学目标设计阶段,需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指标。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确定各学段的目标重点,例如低年级侧重基础运动能力的启蒙,通过“趣味跑跳”游戏设定“能完成 10 米折返跑且动作协调”的运动能力目标,“遵守游戏规则、不推挤同伴”的体育品德目标,以及“运动后主动补充水分”的健康行为目标;高年级则侧重运动技能的提升与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在“篮球运球接力”游戏中,设定“能连续运球 20 米不失误”的运动能力目标,“与队友配合完成接力、不抱怨同伴”的体育品德目标,同时融入“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的健康行为指导。目标设计需避免笼统表述,确保每个游戏活动都有明确的核心素养指向,为后续教学实施提供依据。

(二)结合学生特点开发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开发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知水平,选取贴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游戏主题。从运动能力培育角度,设计包含走、跑、跳、投、平衡等基础运动技能的游戏,如将“障碍跑”与童话场景结合,设置“穿越森林(绕过锥形桶)”“跨过小河(跳过呼啦圈)”等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运动技能;从健康行为培育角度,融入健康知识渗透,例如在“健康小卫士”游戏中,通过“寻找健康物品(运动装备、水果)”“避开不健康物品(零食、电子产品)”的环节,帮助学生建立健康认知;从体育品德培育角度,设计团队协作类游戏,如“小组拼图接力”,需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拼图任务,在过程中培养责任意识与合作精神。同时,教学内容需兼顾安全性与挑战性,避免选择难度过高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游戏,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参与活动,既激发兴趣,又能逐步提升核心素养。

(三)优化课堂组织保障教学实施

课堂组织实施需注重游戏流程的合理性与课堂秩序的把控,确保游戏化教学有序开展。在游戏开始前,通过简洁的语言讲解游戏规则与安全注意事项,可结合示范动作帮助学生理解,避免因规则不清导致游戏混乱;游戏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灵活调整游戏节奏与难度,例如当多数学生能轻松完成“跳绳计数赛”时,可增加“双人跳绳”的难度,当部分学生出现畏难情绪时,适当降低要求或给予鼓励;合理分组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可采用随机分组、自愿分组与教师调配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组学生能力均衡,避免出现“强者主导、弱者旁观”的情况。同时,教师需扮演好引导者与观察者的角色,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提醒学生注意健康行为,对表现出良好体育品德的学生进行即时表扬,充分发挥课堂组织的引导作用,助力核心素养培育。

(四)构建多元评价反馈教学效果

评价环节需突破传统单一的技能评价模式,构建涵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主体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拔河比赛”后,学生先自评“本次比赛中我是否尽力参与”(运动能力)、“是否遵守比赛规则”(体育品德)、“赛后是否主动放松”(健康行为),再小组内互评“同伴在团队中是否积极配合”,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指出优点与改进方向。评价结果需以鼓励为主,避免使用否定性语言,可通过“运动小明星”“健康小达人”“合作小标兵”等荣誉称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用于调整后续教学,例如若多数学生在健康行为方面表现不足,后续教学需增加健康知识相关的游戏活动,确保评价真正服务于核心素养培育,形成教学改进的良性循环。

三、结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是将趣味形式与育人目标有机结合的教学实践。通过目标锚定、内容开发、组织优化、评价反馈四个环节的系统实施,既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又能切实培育其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未来教学中,需持续关注学生需求变化,不断创新游戏化教学形式,让小学体育课堂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阵地,为学生终身健康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晓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实践研究[J].体育教学,2024(2):31-35.

[2] 李建明。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与核心素养培育的融合路径[J]. 基础教育参考,2024(5):48-51.

[3] 王浩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J].运动,2024(1):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