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题导向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作者

赵凤丽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 236400

引言

问题导向法以其启发性、探究性和现实关联性,为破解这一困境提供新思路。它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价值判断,促进知识内化与能力生成。在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其创新应用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更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真正实现育人功能。

一、问题导向法的内涵

问题导向法是一种以真实、开放的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围绕核心议题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它强调从学生生活经验或社会现实出发,激发认知冲突,推动思维深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能力提升与价值认同。教师作为引导者而非讲授者,通过设问、追问与反馈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使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真正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导向法应用存在的问题

问题设计浅层化,缺乏挑战性与现实关联,表现为教师常围绕教材表层内容设置记忆类问题,忽视思维深度与价值引导;问题脱离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热点,难以激发真实思考;学生在重复性问答中失去探究兴趣,课堂互动流于形式;教学目标停留在知识掌握层面,未能有效促进批判性思维、价值判断等高阶能力发展,削弱了政治课的思想引领作用。学生参与度低,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表现为部分学生沉默被动,缺乏主动表达意愿;讨论议题模糊或任务分工不清,导致合作效率低下;教师指导缺位,未能及时引导思维深化;表面热闹实则浅层交流,难以形成观点碰撞与价值共识;学生仅完成任务式发言,未真正投入思考与互动,课堂生成性资源被浪费,影响问题导向法的实施效果。教师主导性强,未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表现为课堂节奏由教师掌控,学生被动接受问题与答案;提问多为封闭式,限制思维空间;讨论环节缺乏学生自主探索时间,教师过早介入打断思考;评价标准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与观点多样性;教学重心仍停留在知识传递,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与价值建构过程,削弱了问题导向法的育人功能。

三、问题导向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创新策略

(一)精准设问,结合社会热点与教材内容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直接决定学生思维的深度与课堂的实效性。当前教学亟需从碎片化提问转向结构化设问,使问题既扎根教材核心内容,又贴近社会现实,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价值思考。精准设问不仅是教学策略的关键环节,更是实现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转变的重要支点,有助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纽带的高效课堂。

例如,在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课中,教师可围绕“革命道路、制度选择、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等核心概念,设计贴近现实的问题,如“为什么中国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如何理解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意义?”这些问题既紧扣教材逻辑主线,又联系脱贫攻坚、抗疫斗争等社会热点,引导学生从历史经验、理论依据和实践成效出发深入思考,激发政治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二)情境创设,借助视频手段营造真实场域

在精准设问的基础上,情境创设是深化问题导向教学的关键环节。真实、生动的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共鸣,使抽象的政治概念具象化、可感化。通过多媒体手段营造贴近社会现实的问题场域,不仅增强课堂的沉浸感和代入感,还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理解向价值认同的转化,推动政治课从“讲道理”走向“悟道理”。

例如,在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课中,教师可播放基层人大代表履职、村民议事会或社区协商治理等短视频,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核心概念创设真实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制度运行过程,思考“我国为什么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问题。因此,通过视听融合的情境体验,将抽象理论具象化,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与价值认同,使政治课堂从知识讲解走向生活关照,提升教学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三)分层推进,根据学生水平设置基础—拓展—深化三级问题链

在精准设问与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分层推进是实现因材施教的关键步骤。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统一的问题难以满足所有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构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三级问题链,既能保障基础薄弱学生的理解与参与,又能激发学有余力者的探究欲望,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有效提升,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推动政治课堂从整齐划一走向个性发展。

例如,在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法治国家》这一课中,教师可设计梯度问题:基础层聚焦“法治国家的内涵、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拓展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建设保障公民权利”;深化层则探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新时代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三级问题层层递进,既照顾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又促进思维由浅入深发展,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长,实现差异化教学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机统一。

结束语

总之,问题导向法不是简单提问,而是以问题为纽带,串联知识、思维与价值,构建有深度、有温度的政治课堂。未来,应加强校本教研支持与技术赋能,让问题成为点燃学生思想的火种,使政治课真正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主阵地,在知行合一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杨梅 . 基于直播平台的高中政治微学习实践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5,27(02):224-226.

[2] 陈靖渝.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与方式创新[J].科学咨询 ,2024,(24):221-224.

[3] 吕志光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政治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4,(27):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