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赣南客家传统手工艺融入中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与育人价值研究

作者

钟由由

赣州市第三中学341000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劳动教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环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地位,对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意义重大。

赣南地区客家传统手工艺丰富,竹雕、钩编、童帽制作等承载着客家智慧与文化传承,兼具艺术魅力与实用价值。将其融入中学劳动教育,既能丰富教学资源,又能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赣南客家传统手工艺融入中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分析其在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传承地方文化等方面的育人价值,为中学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通过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与劳动教育,丰富课程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同时为客家传统手工艺传承探索新途径,增强学生本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二、赣南客家传统手工艺概述

2.1 赣南客家竹雕

赣南客家竹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题材涵盖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艺人利用当地丰富竹资源,经选料、开料、雕刻、打磨等工序制成工艺品,运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技法,使作品具独特立体感与艺术感染力,如部分作品以细腻手法展现人物神态动作,彰显高超技艺。

2.2 客家钩编

客家钩编以精巧针法和独特图案闻名,艺人用钩针将毛线或丝线编织成服饰、饰品、家居用品等。图案寓意丰富,龙凤象征吉祥如意,花卉寓意美好幸福。制作需耐心调整,方能完成精美作品。

2.3 客家童帽

客家童帽是客家传统手工艺重要组成,造型独特且文化内涵丰富。制作工艺复杂,经裁剪、刺绣、装饰等工序,刺绣图案多为老虎、狮子等吉祥图案,寓意驱邪避灾、保佑孩子健康成长,装饰常用珠子、彩带点缀,更显美观。

三、赣南客家传统手工艺融入中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课程设置

3.1.1 开设专门课程

赣州市第三中学将客家竹雕课和客家钩编课程纳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客家竹雕课邀请省级竹雕老师进校授课,从竹雕工具认识、竹子特性了解起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平雕、阴雕等简单雕刻技法,最终能独立完成简单作品。

客家钩编课程中,教师先介绍钩编起源、发展及在客家文化中的地位,再教授短针、长针、中长针等基本钩针针法。学生通过练习,从制作杯垫、发圈等简单物品,逐步尝试设计制作围巾、帽子等复杂钩编作品。

3.1.2 融入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将赣南客家传统手工艺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 “客家童帽制作与文化探究” 等主题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既学习童帽制作工艺,又探究其背后的客家文化内涵,如图案寓意、在民俗活动中的作用等,实现劳动技能学习与文化探究结合,提升综合素养。

3.2 教学方法

3.2.1 项目式学习

客家竹雕课采用项目式学习,以制作竹雕笔筒或书签等为任务,学生小组自主完成项目规划、设计草图、材料准备到雕刻制作全过程。

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选料、图案设计、技法运用等问题,培养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2.2 实践操作与理论讲解相结合

客家钩编课程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每节课伊始,教师通过图片、视频介绍钩编针法原理、图案设计原则等理论知识,再现场示范操作步骤。学生在理解理论基础上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助学生更好掌握钩编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3.3 师资队伍建设

3.3.1 引进专业人才

赣州市第三中学为保障课程质量,引进专业人才。邀请省级竹雕老师进校授课,其丰富实践经验和高超技艺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同时招聘具客家钩编等传统手工艺专长的教师,充实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3.3.2 教师培训与提升

学校重视教师培训提升,组织教师参加赣南客家传统手工艺培训课程和研讨会,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与教学方法理念。如定期组织劳动教育教师参加客家童帽制作技艺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工艺并有效融入教学,为课程开展提供保障。

四、赣南客家传统手工艺融入中学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4.1 培养劳动技能

学生参与赣南客家传统手工艺课程,可习得丰富劳动技能。竹雕课上,学生学会使用刻刀、锯子、砂纸等工具,掌握雕刻、打磨、抛光等基本技法,提升动手能力与耐心细心;钩编课上,学生掌握不同钩针针法,能制作各类实用物品,提高手工制作能力。

4.2 传承地方文化

赣南客家传统手工艺是地方文化重要载体,融入劳动教育助力文化传承弘扬。学生在学习竹雕、钩编、童帽制作等过程中,深入了解客家文化内涵特色,增强本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如制作客家童帽时,学生了解图案蕴含的民俗文化,认识传统文化价值,激发传承保护意识。

4.3 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传统手工艺课程鼓励学生在掌握传统技艺基础上创新。学生可依自身创意对作品改良设计,如竹雕课程中结合现代审美设计个性作品,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与想象力。

4.4 塑造良好品德

劳动教育具树德功能,传统手工艺融入中学劳动教育亦如此。制作作品需学生付出劳动、克服困难,培养坚韧意志;团队协作完成作品过程中,学生学会沟通、协作与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如客家钩编课上分组完成大型作品时的互助共进。

五、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将赣南客家竹雕、钩编、童帽制作等传统手工艺融入中学劳动教育,可通过合理设置课程、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路径实现。其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传承地方文化、促进创新思维发展和塑造良好品德等方面育人价值显著,为中学劳动教育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5.2 研究展望

未来,期待更多中学开展地方传统手工艺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需进一步开发整合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质量;加强与社会各界合作,拓展实践基地;深入研究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融合,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让赣南客家传统手工艺在中学劳动教育中焕发新活力,为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