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心理健康课程在高中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作者

朱莉

眉县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体发展能力,即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中生心理成熟和全面成长的关键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与调节能力,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情绪调节方法。学生具备情绪调节能力,有利于增强心理韧性,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也能保持理智和冷静,能够学会使用正确的减压方法调节情绪,解决困惑与难题。当前,在情绪管理与调节方面,高中生正处于探索和学习的过渡时期,高中生所面临的升学压力、学习压力和青春期的各种情绪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学生难以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也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做的就是利用心理健康课程培养高中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学生个人成长。

一、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增强高中生的情绪认知能力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具备情绪认知能力是提升情绪调节能力的前提,情绪认知能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即高中生如何识别、理解和评价自己的情绪,如何判断自己的情绪属于哪种类型。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培养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可以通过写情绪日记、情绪识别练习的方式了解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以得到更好地发展。

具体来说,教师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一些与情绪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开展情绪识别练习活动,比如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不同情绪”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一边展示图片一边引导学生快速而准确地说出图片所示的是哪种情绪,包括紧张情绪、低落情绪、烦躁情绪等,这样可以有效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能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情绪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课后,教师可以引导通过写情绪日记的方式来记录和了解自己最常产生的情绪,然后进行反思和调节,思考情绪产生背后的原因,为之后具备情绪调节能力做好铺垫。

二、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增强高中生情绪表达能力

提升高中生情绪表达能力的策略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善于沟通,并善于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能得到正确的回应。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情绪表达训练的方式来学会表达情绪,如通过角色扮演活动的方式来揣摩和演绎人物的心理路程和情绪,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学会倾听他人的情绪。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的角色扮演情境,比如“考试受挫”、“朋友吵架”、“同桌产生矛盾”等,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言语表达、肢体动作等方式来向大家传递情绪信号,并在他人表达情绪的过程中,思考如何给予最贴心的回应。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喜怒哀乐”的情绪词汇练习,引导学生用准确语言来描述细腻复杂的各种情绪,学会表达、勇于表达。此外,除了要增强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之外,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前提,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在表达情绪、倾听情绪的过程中学会调节情绪和增进感情。

三、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增强高中生情绪调节能力

增强高中生的情绪管理和调节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套科学的情绪调节技巧,并学会依据自身的现实情况进行调节,包括转移情绪、深呼吸、宣泄情绪等,这样可以让学生高效应对情绪的波动,并通过情绪管理来保持理智和冷静,真正学会掌握清晰、调节情绪。

具体来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沟通、倾诉的方式来缓解情绪,释放压力,通过与他人交谈,可以逐步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交心”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可以引导学生在适当环境下通过放声大哭、向他人倾诉、与朋友出游、纵情高歌等方式来宣泄情绪,调控自身的心理状态等。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课程在高中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依据学生学情特点来创新应用策略,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管理情绪、应对挑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方垚尧 . 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 [J]. 教师 , 2025, (01):23-25.

[2] 崔志祺 . 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J]. 智力 ,2023, (26): 15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