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优化路径研究
王新强
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码:370983198808133755
一、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确保整个项目达到预期质量目标的关键环节,传统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方式在信息传递、协同合作以及质量监控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复杂性和高要求的特点。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化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等优势,为解决传统质量管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传统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传递不畅与失真
在传统施工阶段,质量信息主要通过纸质文件、会议等方式进行传递。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丢失、理解偏差等问题。不同参与方之间信息交流不及时、不准确,导致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工程质量。例如,设计变更信息不能及时传达给施工方,可能导致施工错误,增加返工成本。
(二)协同效率低下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多个参与方,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传统管理模式下,各参与方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各自为政,信息沟通不畅,工作衔接不紧密。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影响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在质量问题整改过程中,由于各方沟通协调不畅,可能导致整改工作延误,影响工程进度。
(三)质量监控手段有限
传统质量监控主要依靠人工检查和抽样检测等方式,这些方式存在主观性强、覆盖面窄等问题。人工检查容易受到检查人员经验和水平的影响,难以发现一些隐蔽的质量问题。抽样检测只能反映部分样本的质量情况,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整个工程的质量状况。例如,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如地下管线、钢结构焊接等,传统检测手段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三、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优势
(一)可视化优势
BIM 技术可以将建筑工程的各个构件以三维模型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各方参与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工程的设计意图和施工要求。通过可视化模型,施工人员可以提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进行修改,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可视化模型还可以为质量检查提供直观的依据,方便检查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估。
(二)协调性优势
BIM 技术可以实现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在设计阶段,各专业设计人员可以在同一个 BIM 模型上进行设计,及时发现和解决专业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减少设计变更。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可以根据BIM 模型进行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工序冲突和质量问题。同时,BIM 模型还可以为各参与方提供一个统一的沟通平台,方便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
(三)模拟性优势
BIM 技术可以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包括施工进度模拟、施工工艺模拟、质量安全模拟等。通过施工进度模拟,可以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路径和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工程按时完成。施工工艺模拟可以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质量安全模拟可以对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质量安全风险。
四、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优化路径
(一)构建基于BIM 的质量管理模型
首先,建立统一的 BIM 模型标准,确保各参与方使用的模型数据格式一致,便于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其次,将质量管理相关信息集成到 BIM 模型中,如质量标准、检验批划分、质量验收记录等,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信息库。通过质量管理模型,实现对工程质量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模型随时查询工程质量信息,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进行处理。同时,利用模型的模拟功能,对质量问题和整改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评估整改效果,为质量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强化施工过程质量动态监控
利用 BIM 技术的实时更新功能,将施工过程中的实际进度和质量信息及时反馈到 BIM 模型中,实现质量信息的动态更新。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比实际模型和设计模型,直观地发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偏差,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同时,结合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对施工现场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进行实时监测,将监测数据与BIM 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例如,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强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通过 BIM 模型分析监测数据,判断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三)提升质量协同管理效能
建立基于 BIM 的质量协同管理平台,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参与方纳入平台中,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工作。各参与方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上传和获取质量信息,进行在线沟通和交流,共同解决质量问题。同时,利用平台的协同功能,实现质量管理的流程化和标准化。例如,制定统一的质量验收流程,各参与方按照流程在平台上进行质量验收操作,提高质量验收的效率和准确性。此外,通过平台还可以对各参与方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激励各方积极参与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通过构建基于 BIM 的质量管理模型、强化施工过程质量动态监控以及提升质量协同管理效能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存在的信息传递不畅、协同效率低、质量监控手段有限等问题,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然而,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标准不统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 BIM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人员培训,推动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 , 陈晓峰 , 刘志强 . 基于 BIM 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信息化研究 [J]. 建筑技术 ,2020,51(03):36-37.
[2] 李晓东 , 赵春霞 , 孙宏斌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控中的应用 [J]. 工程管理学报 ,2021,35(02):118-119.
[3] 周明辉 , 林晓燕 , 郑宇轩 . 基于 BIM 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协同机制研究 [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2,39(0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