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三全” 育人视角下理工科大学生学业困境的应对策略

作者

田盛文 陈吉

重庆科技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401331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业发展状况,深入剖析其学业困境的具体表现与内在成因,并以 “三全” 育人理念为指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研究发现,理工科大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方法以及实践能力等关键维度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在成因分析方面,本研究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展开了全面的探讨。基于 “三全” 育人视角,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本研究提出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旨在助力理工科大学生有效摆脱学业困境,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三全” 育人;理工科大学生;学业困境;应对策略

理工科大学生是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其学业质量关乎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然而,近年来理工科大学生学业困境问题逐渐凸显,甚至引发个别恶性事件。如何解决理工科大学生学业困境,提高其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三全” 育人理念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思路,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育人模式,整合资源,形成育人合力,有助于破解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业困境。

一、理工科大学生学业困境的表现

(一)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理工科大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和热情,入学后未及时树立学习目标,职业规划迷茫。学习中表现被动,仅为应付考试,很少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课后复习和拓展学习,对专业知识探究欲望低。

(二)学习方法不当

理工科课程逻辑性、抽象性和系统性强,需科学学习方法。但许多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过渡时,未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仍依赖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方式,面对大学理工科复杂知识和实践操作时效率低下,知识掌握不扎实。

(三)实践能力欠缺

理工科专业注重实践动手和工程应用能力,但不少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表现不佳。一方面对实践课程不重视,参与意识弱;另一方面,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有限、体系不完善、教师指导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实践锻炼和指导不足。

二、理工科大学生学业困境的成因

(一)个人因素

自我认知不足。部分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估计不准,缺乏正确定位,遇困难易产生挫败感或过度自负,影响学习效果。

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大学学习更注重自主学习,一些理工科大学生中学阶段习惯被督促学习,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

(二)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部分家长过于注重成绩,采用过度保护、严厉惩罚或过度放任等教育方式,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自律性差、责任感不强,影响大学学习态度和行为。

家庭学习氛围缺失。一些理工科大学生来自学习氛围不浓厚的家庭,家庭成员缺乏阅读、学习和讨论学术问题的习惯,学生对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动力。

(三)学校因素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不合理。部分高校理工科课程设置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应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业支持与辅导体系不完善。部分高校学业支持与辅导存在不足,学业预警机制不健全,辅导资源有限,师生沟通不畅,教师难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

(四)社会因素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等社会不良风气冲击理工科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观,部分学生追求物质享受和短期利益,忽视学业。

就业市场压力与人才需求变化。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就业市场对理工科人才需求结构和素质要求变化。企业对人才实践、创新和综合素质要求提高,加剧学业焦虑和困境。

三、理工科大学生学业困境的应对策略

(一)全员协同育人

强化教师育人职责。理工科教师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激发学习动力。

发挥管理人员育人作用。教学管理人员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流程,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管理,建立学业预警与帮扶机制;后勤服务人员保障校园生活设施正常运行,为学生创造良好生活条件。

调动学生朋辈育人力量。选拔优秀理工科学生担任朋辈辅导员或学习小组组长,通过 “一对一”帮扶、学习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帮助学业困难学生解决问题,传授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全过程深度育人

适应准备阶段。入学教育对理工科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学习目标意义重大。通过专业认知教育,让学生了解专业相关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学习方法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引导学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心理调适能力。

深入学习阶段。根据理工科专业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分阶段实施学业指导和帮扶。一年级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和辅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二三年级加强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活动,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帮扶学业困难学生。

毕业阶段。毕业阶段要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就业指导。指导教师严格要求,确保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培养综合应用和科研素养。学校加大就业指导力度,提供就业信息和求职技巧培训,加强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

(三)全方位立体育人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通过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激发学习动力。

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优化理工科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完善学业支持与辅导体系。建立健全学业支持与辅导体系,加强学业辅导中心建设,开展多种形式学业辅导活动。完善学业预警机制,建立学生学业档案,跟踪学业进展,及时预警和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营造学术和创新文化氛围,举办学术讲座等活动,提供展示平台。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打造理工科特色文化景观,营造学术氛围。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传播正能量,宣传优秀事迹和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总结

理工科大学生学业困境的解决是系统工程,需高校、家庭、社会协同配合。“三全” 育人理念提供科学指导思想和实践路径。通过全员协同、全过程贯穿、全方位育人,形成育人格局,能有效帮助理工科大学生克服学业困境,提升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理工科人才,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眭依凡,应荣球,何志伟。新质生产力发展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行动 [J]. 现代教育管理,2024,(11):1-13.

[2] 杨院,范媛媛。从工科生到工程师:工程教育体系的核心指向、现实困境及变革路径 [J]. 教育发展研究,2024,44 (19):78-84.

[3] 王建敏。新时代青年道德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路径分析 [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12):33-43.

[4] 李薇,张燕军,徐辉。建设教育强国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逻辑、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J]. 教育发展研究,2024,44 (01):16-26.

[5] 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 中国高等教育,2018,(Z3):4-10.

作者简介:田盛文,男,汉族,1993.06,重庆市涪陵区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

陈吉,男,汉族,1993.09,贵州省遵义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