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初中思政《读本》的境脉式教学实践研究
刘洁
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实验学校
摘要:思政课堂的构建要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境脉式教学在不同维度契合了思政学科课堂教学的需求,境脉式教学要做到入境“抓眼球”、进境“谋大势”、出境”促落地“,以书本知识为”经“,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纬“,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切实落地。
关键词:《读本》;境脉式教学;教学设计
“境脉”式教学在不同维度上契合了思政学科课堂教学的相关需求。首先,思政学科是一门与时间有关的综合性学科,“境脉”式教学提供了不同时间尺度的连续性情境,契合了思政学科的学科特点。其次,在思政学科的学习对象方面,“境脉”式教学以不同思政事件的发展为“脉”,创设与其相符的“境”,有效整合思政知识。第三,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本文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初中)(以下简称“读本”)中“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例,研究“境脉”式教学在思政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善于“抓眼球”,激发学习内生动力
“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课程内容学理性较强,以初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学科素养难以达成对本部分知识内容的深层理解。基于学生的水平与教学目标之前的差距,要抓住重点,利用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突破难点。在教学导入环节,通过学生熟悉的“食堂用餐”这一身边日常事物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即通过展示本校食堂饭菜图片与相应价格以及展示同样价格在校外所能购买的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对“为什么学校食堂饭菜物超所值”的思考,引导同学们初步理解党对人民的关怀。并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点出不仅是食堂用餐透着党的关怀,包括学校的建立、园区的成立都充分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我们的关怀理解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最后,以园区的2006年建立背景以及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前后变化引导学生梳理与分析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深刻含义。
二、高位“谋大势”,精准对接思政要点
“静脉式”教学不仅需要从学生身边小事着手,让学生入境入情,更要始终以思政课知识点为锚,引导情境脉络走向。“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一文主要有两个知识点,一是三次社会主要矛盾,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直观上看,社会主要矛盾相比之下离学生太远,没有切入点,讲授往往难免“生拉硬拽”,从内容上看,分别为“人民对于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共同点是矛盾的一方都是人民。故决定从“以人民为中心”开始讲起。以人民为中心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课本中的例子是“算好疫情中的经济账与人民账”,例子非常经典,而且时效性很强,但有点陈旧,容易让学生乏味。结合教学导入环节使用的“学校食堂饭菜物超所值”的例子,决定更新为“算好园区建设的经济账与人民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兴趣也与教学导入做了衔接。最后从苏州、宿迁在2006年合作开发建设园区的历史背景为主线,引出前后1981年和2017年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三、强化“促落地”,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境脉”式教学不能仅以激发学生兴趣,理解所要教学的思政知识点为基础,还要分别向上延伸、向下挖掘,以此进一步强化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一方面向上延伸: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生伙食中能看到党对人民的深深关怀,在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我们看到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遵循,认识到我们的新时代是党和人民共同的新时代,新时代既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继续。另一方面向下挖掘: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使命意识,进一步珍惜大好学习机会,刻苦努力,让自己学有所获,习有所得,实现人生理想。
四、“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教学设计及脉络图
1.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三次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历史背景及原因以及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党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绘制成表格。
2.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与数据1:展示宿苏外本校食堂饭菜图片与相应价格
图片与数据2:展示同样价格在校外所能购买的食物图片
教师:为什么同等价格下同学们能够在学校里能够吃到物超所值的饭菜?这背后体现的党和人民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学生:国家对于学生有相应的补助政策,体现了党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了党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教师:不仅仅是食堂的餐饮,我们的园区的建立也充分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我们的关怀,本节课我们将在深刻领会党和人民关系的基础上,思考探究如何理解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3.新课推进
议题一: 苏宿工业园区建立的经济账与人民帐
教师活动:呈现教学情境
议学情境1:苏宿工业园区建立的背景
议学思考1:为什么苏州要和宿迁“结对”?共同富裕背后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回答:缩小苏南、苏北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背后依然体现了党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印证了党始终坚持他的根本立场。
议题二: 如何理解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议学情境2:苏州和宿迁两市政府“南北挂钩”的时间背景与现实背景。
议学情境3: 具体展示三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议学活动 1:请同学们结合课前准备的表格进行讨论。
(1)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主体是谁?
(2)为什么2006年合作开发建设苏宿工业园区?结合1981年和2017年的社会主要矛盾来思考。
学生活动:分享总结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党和政府做出了哪些调整。
教师: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的需求作为政策调整的出发点并及时做出政策调整。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初中)[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叶志娟.指向深度学习的境脉式思政课堂[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03):36-39.
[4]王燕.优化《读本》教学促进教考和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4,(18):35-36.
作者简介:刘洁(1996.9—),女,汉族,新疆和田人,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师,硕士学位,专业:学科教学思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