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发挥体育立德树人作用 优化落实初中体育德育

作者

刘丹汝

福建省龙岩初级中学

摘要:在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下,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体育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本文深入探讨如何发挥体育立德树人的作用,优化初中体育德育的落实策略。通过分析体育与德育的关系、当前初中体育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校园体育文化等方面进行优化的具体措施,旨在提升初中体育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初中体育;立德树人;体育德育;优化策略

一、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更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体育活动中的规则意识、团队协作、竞争精神、挫折应对等元素,与德育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然而,在实际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发挥体育立德树人的作用,优化初中体育德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2.1 体育为德育提供实践载体

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为德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参与各种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团队运动,需要遵守规则、相互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尊重规则、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例如,篮球比赛中,队员们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通过传球、挡拆等配合来争取胜利,任何违反规则的行为都会影响比赛结果,这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2.2 德育促进体育发展

良好的品德修养有助于学生在体育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具备坚韧不拔意志品质的学生,在面对体育训练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努力克服。如在长跑训练中,有顽强意志的学生不会轻易放弃,而是通过不断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提高长跑成绩。同时,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在体育比赛中更能正确对待胜负,尊重对手和裁判,展现出良好的体育精神,促进体育活动的健康开展。

三、当前初中体育德育存在的问题

3.1 对体育德育重视不足

部分学校和教师对体育德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将体育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体育技能的传授和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上,忽视了体育德育的重要性。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挖掘体育项目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也缺乏对学生品德培养的有效引导。例如,在一些体育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纯地教授体育技能,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在体育活动中如何培养团队精神、面对挫折等品德素养。

3.2 体育德育方法单一

目前,初中体育德育的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这种方式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教育时,教师往往只是口头讲述体育精神的内涵,没有结合具体的体育案例或让学生在实际的体育活动中去体验,导致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将其内化。

四、发挥体育立德树人作用,优化落实初中体育德育的策略

4.1 深挖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

在体育项目中融入德育:不同的体育项目蕴含着不同的德育价值。在田径项目中,如长跑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坚持到底的信念,鼓励他们在长跑中克服身体的疲劳和心理的压力。在体操项目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纪律意识。体操动作要求规范、整齐,学生需要严格按照动作要领进行练习,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对美的追求。

结合体育赛事进行德育:体育赛事是进行德育的良好契机。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胜负。比赛胜利时,教育学生不要骄傲自满,要保持谦虚的态度,继续努力;比赛失败时,鼓励学生不要气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培养他们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强调比赛中的公平竞争原则,教育学生尊重对手、尊重裁判,遵守比赛规则,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体育精神。

4.2 创新体育德育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体育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德育内容。例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场 “校园足球赛” 的情境,将学生分成不同的队伍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引导学生遵守规则、相互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规则意识。同时,在情境中设置一些突发情况,如队员受伤、比赛比分落后等,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在困境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榜样示范法:教师自身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展现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教师要严格遵守教学纪律,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展现出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师德。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优秀运动员的事迹,如中国女排在赛场上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体育项目练习或比赛。例如,在排球教学中,组织小组排球比赛,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制定比赛策略、相互配合完成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为小组的荣誉而努力,从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3 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开展体育文化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节、运动会、体育社团活动等。在体育节上,可以设置各种体育项目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文化展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能在活动中融入德育内容。在体育知识竞赛中,可以设置一些关于体育精神、体育道德的题目,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习和了解体育德育知识。

打造体育文化环境:学校要注重打造具有体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体育德育的熏陶。例如,在校园内设置体育名人雕像、体育文化长廊,展示优秀运动员的事迹和体育精神;在教室、操场等场所张贴体育标语、体育图片,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这些文化环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体育德育的重要性。

五、结论

体育在初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德育功能,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挖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创新体育德育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以及完善体育德育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有效优化初中体育德育的落实。在今后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体育德育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实践,发挥体育立德树人的作用,促进学生在身体素质、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解读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3] 陈雁飞,路文军。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初中)[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