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教学设计
彭悦
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静、夜、思”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三、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意境。
突破措施:
1.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读准字音,体会诗歌节奏。
2.通过情境创设、创作背景介绍等,加深学生对于诗歌的了解。
四、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于本诗并不陌生,部分学生已能朗读和背诵,但是对于诗意的理解并不完整和准确,特别是难读的字音可能读错,对于其节奏的掌握需要继续加强,需要老师继续进行引导。
而在对于诗歌的情感体会方面,学生因年龄限制,加上经验缺乏,可能无法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需要教师联系实际进行引导。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联系旧知,链接新诗
【设计意图】同样都描写了月亮,给人的感觉迥然不同,教师通过引导,从作者“小时不识月”链接到本诗,扩充对于作者的了解之余,形成新的知识链接。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拆字组词法理解词语,扩充词汇量,并利用偏旁识字,加深学生的记忆。
1.联系旧知:
师:同学们,这首古诗我们都很熟悉——《古朗月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请你来介绍一下本诗的作者,李白。
师:诗人小的时候,喜欢看天上的月亮,在诗里,月亮像什么?
生:像白玉盘和瑶台镜!
2.链接新诗:
后来,李白长大了,月亮在他眼中有没有变化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古诗。
3.引入课题
(1)读准字音。
先指名读,后齐读。
(2)利用拆字组词法理解意思,并联系同偏旁汉字了解“思”偏旁意思。
师:你可以把“静”、“夜”分别组成什么词语帮助你理解?
生:安静、夜晚、思念、思考。
师:是的,通过大家一同拆字组词,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是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写的。这个“思”字的偏旁你们认识吗?
生:是“心”字!
师:是的,这个偏旁叫做“心字底”。你还认识有心字底的字吗?
生:想、怒!
师:是啊,心字底的字意思常常和心情和心理活动有关。“念”又可以怎么组词呢?
生:思念,想念。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李白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思念什么呢?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思”,提醒学生注意“思”的结构。
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空,“思”字是上下结构,上收下放,“田”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心”略宽。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受诗韵
【设计意图】
因本诗大部分同学已能熟读成诵,在此采用“月亮大闯关”游戏读准重点字词,再在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中巩固。
学生在朗读和引导中自然发现本诗压ang韵,从而感受古诗押韵的格式要求,和因此带来的独特韵律感和节奏感。
1.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1)思(读准声母s)(2)床、光、望(读准韵母ang)。
采取方式: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2.读出节奏
(1)教师示范读,请学生划分节奏。
师:在古代,人们会带上节奏读诗,请大家竖起小耳朵,认真听老师读一遍,用“/”把老师停顿的地方划下来,待会儿请同学来回答。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组织学生练习(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
读出韵律
师生合作读古诗,让生读“光”、“霜”和“乡”,引导学生发现本诗押ang韵。
板块三:聚焦关键,读懂古诗
聚焦“明月”:
师:有一个景物在诗中出现了两次(明月),它可是诗人笔下的常客,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处。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示诗歌首句)
(1)通过组词,学习“床”。
(2)学习“明月光”。以图片直观感受,“光”字组词。
(3)学习“疑”和“地上霜”,感受“霜”之寒。
师:(出示霜的图片)你瞧,这是霜,说到“霜”,你有什么感觉?它一般出现在什么时候?
生:我在冷冷的冬天看到过霜。
师:李白是不是真的看到霜了呢?
生:不是的,这里用了“疑”字!
师:古诗常常用拆字组词法来解释字义,“疑”可以怎么组词?
生:怀疑。
生:疑问。
师:(出示“明月光”图片)你再看看这两张图片,明亮的月光和霜会有什么联系呢?
生:月光照在地上,白白的,和霜的颜色是一样的。
师:是啊,月光像一层霜铺在大地上。小时候的月亮像白玉盘,瑶台镜,长大之后感受到的月光为什么像霜一样冰冷呢?后面两句能不能给我们答案?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聚焦“举头”和“低头”。
生:因为他在思念自己的故乡。
师:是啊,就像我们的插图一样,李白抬头看见了月亮,低头在思念自己的家乡。他在想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一起学习。
板块四:观察字形,书写汉字
【设计意图】在日常的书写中,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养成正确良好的写字习惯和观察习惯,在老师示范后,学会自行观察,化被动为主动。
书写“思”、“床”、“前”和“光”字。
1.师示范讲解“床”的结构、占格和关键笔画后,请生自主讲解后两字,生生互评,教师相机指导。
师:写字的时候一看结构,二看占格,三看关键笔画。请同学来说一说。
生:“床”是半包围结构,
师:所以写的时候,要注意“广”的左边要包住“木”,但是,广的横不要太长。
生:广的点和木的竖都在竖中线上。
2.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后,生进行练习。
3.同桌互评,师示范性评价。
4.修改后再展示。
5.语境练习,进行原诗填空。
课后作业:
1.将本诗读给家人听。
2.了解家人思乡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