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教学的创新实践

作者

陈燕

鄂州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葛店中学 湖北鄂州 436032

摘要:在教育改革浪潮中,核心素养对初中生物教学具有新的要求,强调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更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创新策略。为了使策略不脱离实际具有实用价值,需要对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展开分析,不符合核心素养对教学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维度的新要求。所以创新策略以新要求为目的展开研究,最终,分别从师资、教学资源、评价体系、推广策略等角度制定创新策略,以推进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生物教学创新实践的进度。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物教学;创新实践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共同目标,生物学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为了使当下的人才更加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生物教学工作者需要重新审视教学目标与方法。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主要从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为目标,不是很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这导致很多学生对于生物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感到越来越迷茫,课堂中似乎理解了教师的意思,但实际面对问题的时候又无从下手。在教改与学生需求同时影响下,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不能只专注于知识的获取,而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更有担当的公民。

一、初中生物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滞后

日常教学中,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观念,在课堂上,教师总是单方面输出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表达的观点就是最正确的观点,学生不需要过度思考,这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多数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理解不到位,无法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日常教学,教学目标与时代要求完全脱节。

2.教学方法单一

当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主要以讲授知识为主,从上课开始教师会不断讲解各种知识点,如果学生提问大多都是重复概念,最多会借助教材中的图片辅助理解,将概念与生活完全分开,学生也不理解概念产生的因素等等,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生物知识非常枯燥,上课的积极性也比较低。

3.实验教学不受重视

生物学科中最独特的魅力在于实验,实验可以把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事物,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总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都比较高,但是很多学校实验设备不足,没办法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也比较差,所以生物科学带来的价值很小,在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学科逐渐被边缘化。

4.学生学习功利性强

中考是很多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对于生物学更是如此,他们只关注哪些知识会帮助自己取得好成绩,不在意学科的其他效益,常常都是在考试前进行瞬时记忆,对整个学科都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知识的视野被严重限制,对科学素养的提升产生较大阻碍。

二、核心素养对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

1.教学目标

从传统知识传授转向核心素养全面培养。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起生命观念,要让学生具有科学思维,在面对生活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且在运用过程中要具有逻辑性和创造性。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在准备教学内容前,先搜集教学素材,要打破学生与生物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有哪些是与生物学息息相关的,比如:生态保护和基因等。然后重新对知识进行整合和拓展,不要局限于教材的章节中,有关系的内容可以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不同角度理解生物现象和规律。

3.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不要以传递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目的。通过探究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再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现实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借助多媒体、虚拟实验室等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开拓学生视野。

4.教学评价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知识考核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更不能只通过考试就确定学生是否掌握了这本学科,尤其是生物学科是一门体验式的学科,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才更重要,而且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因此多样化的评估能够更全面的查看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等素养的提升情况。

三、创新实践的保障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创新的关键。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核心素养相关培训,先让教师对核心素质有基础的概念,然后定期在校内展开教学研讨会,让教师分享自己的实施进度,还有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家共同给出解决方案。还可以带领教师深入其他学校学习,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开拓教学视野。

2.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丰富且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创新教学的基础。教师积极挖掘教材资源是一种手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的整合,打破章节的界限自由划分学习的思路,然后在教学内容中补充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相关的生物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在线课程平台、生物科普网站等收集大量的案例。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创新教学工具,比如制作细胞模型、生态系统模拟装置等等,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给学生带去更有趣的内容。

3.教学评价体系完善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为创新教学搭建结构,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取得好成绩为结果,所以教师会通过考题重点对课堂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同样可以帮助教师搭建教学结构,评价既要有过程又要有结果,教师就需要既关注课程又关注考试,这样以结果推动过程实施,更能提升创新教学的效果。

结语:

丰富多元的教学资源与创新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不再局限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愿意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他们的思维也不止停留在记忆概念性的内容,而是愿意通过实践论证自己的看法。总之,这种创新实践有助于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创新实践,无论是对学生个体成长,还是对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洁.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项目化学习实践——以“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为例[J].生物学通报,2022(12).

[2]王海斌.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项目式学习实践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24(S2).

[3]崔旭东,李荣娟,李志洁,等.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的初中生物学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J].生物学通报,2024(06).

[4]余芳.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项目式学习形式[J].亚太教育,2023(10).

[5]张振良.初中生物教学中项目驱动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现代盐化工,2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