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和琳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在当今行业创新持续推进的形势下,制造业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关键地位,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提升自身竞争力,制造业企业亟需转变管理理念,推进业财融合进程。本文深入剖析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旨在为企业业财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
业财融合,即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的有机整合,二者在企业运营中相互渗透、协同发展。于资源有限的企业运营场景中,业务人员在开展业务时,应兼具经营、风险与财务素养,能从财务视角洞察业务风险,助力企业降低损失、提升效益。财务人员则需深度嵌入业务流程,凭借专业能力将财务管理前置,参与业务环节,借助数据分析为业务决策提供精准支持,推动企业决策的科学性,进而优化财务管理效能。
一、制造业企业强化业财融合的核心意义
在当今企业发展进程中,业财融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对财务人员职能转型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促进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互动协作。首先,在价值创造方面,财务部门借助多种管理会计工具,于业财融合实践里精细优化各环节投入产出,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价值创造潜能。其次,从风险防控来看,制造业企业组织结构的动态变化与快速发展,业财融合让财务部门能够全面洞察企业经营,精准定位业务缺陷,并依靠完善的内控体系有效降低经营风险。最后,在协同效能上,以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滞后性得以改善,弥补了业务部门对成本、风险关注不足的问题。在激烈竞争下,企业管理层凭借业财融合后的财务数据分析,大幅提升企业协同质量与效率。
二、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面临的挑战
(一)制度与流程不完善
制造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复杂度高,涵盖分支繁多、流程冗长且受众多因素干扰,对管理质量构成挑战。在企业积极推进业财融合的进程中,制度与流程方面的不完善,未能构建起一套完备且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与清晰明确的操作流程,则会致使整个实施过程陷入无序与混乱的困境[1]。部分企业业财融合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缺乏严谨规范的业财管理流程与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致使部门人员参与积极性受挫,严重影响业财融合工作的有序性与实效性。
(二)业财融合意识淡薄
在实际运营中,部分制造业企业对业财融合重视不足,员工对其关键价值认知欠缺,实践推进阻碍重重。部分管理人员将财务管理狭隘地理解为基础账务操作,忽视其深层战略意义。部分财务人员自身认知局限,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不足,仅熟悉本职业务范畴,难以向业务人员提供有效指导,严重阻碍业财融合进程。此外,企业普遍存在重业务轻财务倾向,使财务部门在业财融合中处于被动地位,破坏了良好的融合生态。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数字化时代下,部分企业在业财融合进程中暴露出严重的信息化建设欠缺问题。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基础数据在源头上便存在差异,数据整合困难重重。同时,信息系统支持的匮乏使得业财数据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相互孤立,数据在不同系统间无法顺畅流转与共享,形成 “数据孤岛”[2]。使得管理层在决策时无法及时获取全面、准确且连贯的业财数据,影响决策准确性与时效性。
三、制造业企业业财融合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流程
完善制度和流程在业财融合进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企业应致力于全方位构建并持续优化业财融合的相关制度和流程框架。第一,在全面预算体系方面,需精心设计一套涵盖销售、生产、采购、研发等多环节的预算编制流程。结合历史数据、市场趋势及企业战略目标,运用科学的预测模型确定合理预算指标,并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监控与调整过程中的职责权限。建立严格的预算审批机制,确保预算草案经过多轮严谨论证与审核。第二,对于投融资体系,要制定清晰的投融资决策制度。财务部门协同业务部门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尽职调查,从财务回报、风险评估、战略契合度等多维度展开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详实依据。在融资环节,依据企业资本结构、偿债能力及市场融资环境,规划最优融资渠道与规模,规范融资申请、审批及资金使用流程,有效防控融资风险。
(二)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业财融合意识
企业应积极搭建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打破部门间的壁垒,确保各部门能够实时共享数据信息。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与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业务部门的销售数据、生产进度、客户反馈等信息能第一时间传递至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预算执行情况等也能及时反馈给业务端。只有这样,企业在制定战略决策时可依据全面且准确的信息,有效避免因信息滞后或偏差导致的决策失误,进而大幅提高整体运营效率[3]。另外,企业可通过组织内部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邀请行业专家分享业财融合成功案例与实践经验,深入剖析业财融合对企业成本控制、风险防范、价值创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员工清晰认识到业财融合并非额外负担,而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与个人职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三)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企业需加大对业财融合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育体系。一方面,在内部培训方面,应制定系统且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业务与财务知识融合的课程,邀请企业内部资深专家及外部专业讲师授课。课程内容不仅涵盖基础财务核算、财务报表分析、成本管理等财务知识,还涉及业务流程优化、市场营销策略、供应链管理等业务领域要点。通过案例分析、模拟项目、小组讨论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员工将业务与财务知识相互渗透,提升其综合素养。另一方面,企业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与高校、专业人才市场合作,精准定位具有业财融合背景或潜力的人才。着重考察应聘者在业务实践与财务专业技能方面的综合能力,吸引优秀人才加入企业,为满足业财融合的需求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应加快步伐构建一体化的信息化系统,首先着力于统一数据标准。对各类业务和财务数据的格式、编码规则、统计口径等进行全面梳理与规范,确保数据在源头采集时便具备一致性与准确性,为后续的数据整合奠定基础[4]。在此基础上,全力打通业务与财务数据的交互通道,实现二者的互联互通。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将销售、采购、生产等业务流程产生的数据实时传输至财务系统,同时财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财务数据也能及时反馈至业务端,形成数据的闭环流动。其次,引入大数据分析工具与智能算法,对海量的业财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如趋势分析、关联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通过这些分析,精准洞察企业运营中的优势与问题,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更具前瞻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支持,提升企业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当下,业财融合已成为制造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企业唯有正视业财融合中制度缺失、意识淡薄、信息化滞后等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才能在市场浪潮中站稳脚跟。随着业财融合的逐步深化,制造业企业必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进而实现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易志琴.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营销界,2023,(12):107-109.
[2]罗瑜. 制造企业业财融合中的难点及对策建议[J]. 投资与创业,2024,35(17):70-72.
[3]陈容.探究制造企业业财融合的困境及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3,(10):25-27.
[4]何婷羚. 企业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探索[J]. 财会学习,2024(8):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