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谈中小企业账款清欠难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

余燕琴

北京德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01199

摘要: 账款清欠难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挑战,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账款清欠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客户选择、信用管理、合同管理、日常跟踪、证据保留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账款清欠管理的对策建议,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清欠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账款清欠;信用管理;合同管理;坏账损失;绩效考核

引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推动创新、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账款清欠难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的应收账款滞留,不仅占用了企业的运营资金,还增加了坏账风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因此,深入分析中小企业账款清欠难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小企业账款清欠管理的意义

1.1 有助于中小企业增加现金流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现金流是维持正常运转的血液。应收账款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回收速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状况。有效的账款清欠管理能够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将滞留的资金转化为可用的现金,从而为企业的日常运营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这不仅能确保企业按时支付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等各项开支,还能让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市场拓展等,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充足的现金流如同强劲的动力,能够推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灵活地应对各种挑战,抓住发展机遇。此外,及时的账款回收还能够减少企业因资金短缺而不得不进行的短期融资,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1.2 有助于中小企业降低资本成本

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而长期滞留的应收账款无疑加剧了这一问题。大量的应收账款积压,使得企业不得不寻求外部融资来维持运营,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此外,长期未收回的账款也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上升,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影响了企业在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提高了融资难度和成本。通过有效的账款清欠管理,企业可以减少对外部融资的依赖,从而直接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加速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够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企业的财务健康程度,从而提升企业的信用评级,使得企业能够以更优惠的条件获得融资,有效降低资本成本。

1.3 有助于中小企业减少坏账损失

坏账是企业经营中难以避免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旦发生坏账,可能会对其造成巨大的打击。长期拖欠的应收账款,如果不能及时收回,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不仅意味着企业资产的损失,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坏账的产生不仅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造成负面影响,还会打击企业的经营信心。通过有效的账款清欠管理,企业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坏账风险,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催收,最大限度地减少坏账的发生。此外,通过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选择优质客户,也能够从源头上降低坏账的风险。及时地对账,保留证据,也能为日后可能发生的账款纠纷提供法律保障,从而减少因坏账造成的经济损失。

2中小企业账款清欠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客户选择及信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

许多中小企业在拓展业务时,往往过于注重销售额的增长,而忽视了对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估。在选择客户时,缺乏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未能充分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经营状况、付款能力等关键信息。这种盲目追求销售额的做法,导致企业容易与信用不良的客户建立合作关系,为日后的账款回收埋下了隐患。此外,部分中小企业即使在初步选择客户后,也未能建立健全的客户信用档案,无法对客户的付款情况进行持续的跟踪和监控。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使得企业无法及时发现客户的付款异常情况,也无法根据客户的信用变化及时调整信用政策,从而使得账款拖欠问题逐渐累积。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对客户的信用管理毫无概念,完全依赖于业务人员的判断,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2.2 合同管理不完善

合同是规范商业交易行为、保障双方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在合同管理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这为日后的账款纠纷埋下了隐患。在合同的起草和签订过程中,部分中小企业常常忽略对合同条款的仔细推敲,对付款期限、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约定不够明确,甚至出现模棱两可的描述,这使得在发生账款拖欠时,难以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直接使用简单的模板合同,而忽略了对自身业务特殊性的考量,导致合同条款缺乏针对性。此外,部分中小企业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未能按照合同约定严格执行,这使得合同的约束力减弱。一些企业甚至缺乏基本的合同意识,仅仅依赖口头约定,而没有签订书面合同,这无疑为日后的账款追讨增加了难度。

2.3 日常跟踪管理不到位

在账款发生后,许多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日常跟踪管理机制,未能及时了解客户的付款情况,也未能采取积极的催收措施。有些企业仅仅停留在销售环节,认为销售完成就万事大吉,对账款的回收不够重视。还有一些企业虽然有催收意识,但缺乏系统的方法,往往只是在付款逾期后才进行简单的电话催收,而没有形成常态化的跟踪机制。这种被动的管理方式,使得企业无法及时掌握账款的风险状况,等到问题严重时才采取行动,此时的清欠难度已经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日常跟踪,企业无法及时发现客户的经营状况是否出现异常,无法提前预警,这使得坏账的风险进一步增加。一些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账款的跟踪和管理,使得清欠工作效率低下,造成账款的长期拖欠。

2.4 对账单、询证函等证据保留不完整

在账款清欠过程中,对账单、询证函等书面证据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追讨欠款的重要法律依据。然而,许多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对这些证据的保管意识不足,导致在发生账款纠纷时,难以提供充分的证据,影响了清欠效率。部分企业未能及时与客户进行对账,确认双方的账款金额,这使得日后一旦发生纠纷,难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一些企业即使进行了对账,也未能妥善保管对账单,导致证据丢失。还有一些企业虽然知道要发送询证函,但未能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导致询证函不具备法律效力。一些企业甚至完全没有证据意识,在发生账款纠纷时,只能依靠口头辩解,而无法提供任何有力的书面证据,这大大降低了其胜诉的可能性。

2.5 对业务人员绩效考核力度不够大

在很多中小企业中,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往往只与销售额挂钩,而忽视了回款情况。这种考核机制导致业务人员为了追求高销售额,可能会放松对客户回款的跟进,甚至为了促成交易而对客户的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视而不见,从而使得账款拖欠的风险增加。由于考核的重点是销售额,一些业务人员可能会急于签单,而忽略了对客户的后续管理,甚至在客户发生逾期付款时也缺乏积极的催收动力。这种绩效考核体系在无形中鼓励了业务人员只追求短期的销售业绩,而忽视了长期的回款安全,使得账款清欠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更糟糕的是,一些中小企业甚至没有将回款纳入业务人员的考核指标,完全放任业务人员对回款的管理,使账款清欠的责任不清,造成清欠工作的效率低下。

3中小企业加强账款清欠管理的对策

3.1 构建动态信用评估体系,筛选优质合作伙伴

中小企业应构建一套动态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而非静态的“一锤子买卖”。首先,要建立全面的客户信息收集渠道,包括工商信息、税务信息、银行流水、行业评价等,并将其整合形成客户信用档案。其次,要采用多维度评估方法,不仅考察客户的财务状况,还需关注其经营历史、行业口碑、付款习惯等,综合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在此基础上,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等级,例如优质、普通、风险等,并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户制定差异化的合作策略,比如优质客户可以放宽账期、给予优惠,而风险客户则应采取预付款或缩短账期等措施。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定期复审机制,根据客户的经营状况变化,及时更新信用评级,并调整相应的合作策略。这能帮助企业持续筛选优质合作伙伴,降低坏账风险,实现稳健发展。动态信用评估体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确保其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3.2 精细化合同管理,堵住违约漏洞

中小企业务必重视合同管理,将其视为防范风险的关键环节。要摒弃粗放式合同管理模式,转而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合同条款要详尽、明确,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表述,特别是关于付款期限、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核心条款,必须进行清晰具体的约定。可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对合同范本进行审核,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有效性。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可定制不同的合同范本,以确保合同条款的针对性。同时,要规范合同的审批流程,明确合同签订的责任人,并妥善保管合同原件。此外,中小企业应将订单管理纳入合同管理的范畴,订单应详细列明商品名称、规格、数量、价格等信息,并加盖双方公章,确保交易行为有据可依,从源头上堵住合同漏洞,降低违约风险,保障企业权益。

3.3 建立主动跟踪机制,防患于未然

中小企业要从被动等待客户付款,转变为主动出击,建立一套完善的账款日常跟踪机制。首先,要明确跟踪责任人,将每一笔应收账款的跟踪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其次,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采用专业的财务软件或ERP系统,实时掌握客户的付款情况,并设置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逾期账款。对于逾期账款,应及时采取催收措施,包括电话催收、短信提醒、邮件催告等,并保留催收记录。对于长期拖欠的账款,应采取上门催收或委托第三方催收机构进行处理。中小企业应将账款跟踪工作常态化,定期分析客户的付款情况,找出规律,总结经验,不断优化跟踪流程。通过建立主动跟踪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有效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损失,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资金安全。

3.4 落实对账函证制度,夯实证据基础

中小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对账和函证制度,将其作为账款清欠的基石。要定期与客户进行对账,确认双方的账款金额,避免出现账目不清的情况。对账可以采用书面、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但都应保留书面记录,作为日后维权的证据。对于逾期未付款的客户,应及时发出询证函,要求客户确认欠款金额和付款期限,并加盖公章确认。询证函应采用挂号信或快递的方式发送,确保客户能够收到,并保留邮寄凭证。中小企业要重视证据的保管工作,对于合同、订单、对账单、询证函、催款函等文件,要妥善保管,并建立档案,避免丢失。同时,应建立电子档案,对电子版文件进行备份存储,防止数据丢失,为日后可能的账款纠纷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为企业的维权行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3.5 绩效考核与回款挂钩,激发全员清欠意识

中小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以销售额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模式,建立一套与回款情况挂钩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激发全体员工的清欠意识。要将回款率、坏账率、逾期账款率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业务人员的收入直接挂钩。对于回款良好的业务人员,应给予奖励,例如提高提成比例、发放奖金等;对于回款较差的业务人员,应进行处罚,例如扣减绩效工资等。此外,还可以建立坏账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因业务人员过失造成的坏账,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同时,应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回款技能,让他们认识到账款清欠的重要性,并将清欠责任内化于心,有效地将业务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回款情况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全员参与清欠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清欠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账款清欠难是一个复杂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更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中小企业必须从客户选择、合同管理、日常跟踪、证据保留以及绩效考核等多个环节入手,建立一套系统化、精细化的账款清欠管理体系。企业需要转变观念,重视风险管理,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多的支持,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加公平、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账款清欠难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从而为国民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勇,陈翔,杨贤友,等.大型中央企业防范拖欠民营及中小企业款项的数字化管理实践——以G企业为例[J].财务与会计,2024,(06):60-63.

[2]林恩全.工程企业防范中小企业账款拖欠的深化管理研究——以A集团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2022,(03):177-179.

[3]李龙姣,曾媛.清理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的思考[J].现代企业,2022,(02):172-173.

[4]宋肖曼.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跟踪审计重点和方法[J].审计月刊,2021,(05):34-35.DOI:10.15882/j.cnki.sjyk.2021.05.013.

[5]加大清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度[J].绿色包装,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