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初中家校共育的困境与突破策略探究
马瑞花 张立涛
平罗县第五中学 7534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城乡结合部初中阶段的家校共育问题,深入剖析了当前存在的困境,如家长教育意识不足、家校沟通不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突破策略,旨在提升城乡结合部初中家校共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家校共育;困境;策略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家校共育已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校,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家校共育面临诸多困境。深入探究这些困境并寻找有效的突破策略,对于提升该区域初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乡结合部初中家校共育的困境
(一)家长教育意识淡薄
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家长职业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多样性。这里有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进城务工人员,每日在工地、工厂长时间劳作;也有经营小本生意的个体商户,从早到晚忙着店铺的经营与打理。这些家长中,相当一部分文化程度较低,自身知识储备有限。加之沉重的生计压力,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里,孩子的成长与学业提升完全是学校的职责范畴,丝毫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正因如此,当学校组织各类家校共育活动时,他们总是表现得极为淡漠,很少主动参与其中,错过了与学校携手促进孩子发展的良好契机。
(二)家校沟通存在障碍
从沟通渠道来看,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手段较为匮乏。传统的家长会形式多年来一成不变,往往只是教师单方面地在讲台上汇报学生成绩、强调学校纪律等,时间通常被压缩在一两个小时内。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面对数十位家长,教师根本无法与每一位家长深入探讨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从教师沟通技巧层面而言,部分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未能充分尊重家长的身份与感受。他们习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将学生的问题一股脑儿地抛给家长,却很少给予建设性的意见。这种缺乏平等与尊重的沟通方式,极易引发家长内心的不满,进而对学校后续的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使得家校合作的桥梁难以稳固搭建。
(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与城市中设施完备、师资雄厚的学校相比,城乡结合部初中的硬件设施显得捉襟见肘。教室里的教学设备陈旧,多媒体教学工具时常出现故障,无法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在师资力量上,优秀教师资源大量流向城市,这里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大,骨干教师稀缺。与此同时,家庭所能给予的教育资源也参差不齐。部分家庭居住环境狭小嘈杂,难以给孩子开辟出安静的学习空间。在学习资料方面,一些家庭因经济条件限制,无法为孩子购买丰富的课外书籍、学习辅导资料,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严重影响了家校共育本应产生的良好效果。
二、城乡结合部初中家校共育的突破策略
(一)加强家长教育意识培养
学校应当将家长教育意识培养作为一项长期且关键的任务来落实。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在讲座嘉宾的邀请上,精心筛选在家庭教育领域具有深厚理论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专家。讲座内容不仅要涵盖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如如何有效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等,还要聚焦于青春期心理辅导这一家长普遍棘手的问题,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青春期的身心变化特点,掌握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技巧,避免因沟通不当引发亲子冲突。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学校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创建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安排专业教师团队负责运营,定期推送贴合家长需求的教育知识文章。文章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案例分析、专家观点解读、教育小贴士等,让家长能够轻松理解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开发在线课程,课程设置既要有系统性的家庭教育理论课程,也要有针对特定教育问题的专题课程。为了提高家长参与度,可设置课程打卡、课后作业以及在线交流讨论区,方便家长之间交流学习心得,教师也能及时为家长答疑解惑,全方位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二)构建多元化家校沟通渠道
传统的家长会模式亟待革新,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大力拓展沟通渠道。家访活动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应提前规划家访路线与内容,在家访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信息,家访过程中与家长进行深入且真诚的面对面交流。不仅要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在家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以及亲子关系等,共同探讨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借助班级微信群、QQ 群等即时通讯工具,教师要及时、准确地发布学校通知,确保家长第一时间知晓学校的各项活动安排、教学计划调整等信息。同时,利用这些平台定期分享学生在校的精彩瞬间、学习成果,让家长能够直观感受到孩子在学校的成长与进步。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教师可采用定期总结与实时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及时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与家长私下沟通,共同商量解决办法。此外,鼓励家长主动与教师沟通,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家长意见反馈邮箱或热线电话,方便家长随时反映问题,共同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寻找解决方案,形成家校双向互动的良好沟通局面。
(三)整合教育资源
政府在推动城乡结合部初中教育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应切实加大对该区域教育的资金投入。一方面,用于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对破旧的教学楼进行翻新改造,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打造现代化的实验室、图书馆等功能教室,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提高师资待遇,设立专项人才补贴,吸引城市优秀教师到城乡结合部任教,同时为本地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与进修机会,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社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例如,与社区内的企业、博物馆、文化馆等合作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生产流程,了解不同行业的运作模式;到博物馆、文化馆开展文化体验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在家庭层面,家长要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在有限的居住空间内,精心设立家庭学习角,摆放书桌、书架,营造安静、专注的学习氛围。根据孩子的年龄与学习阶段,购买适合的书籍,从科普读物到文学名著,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通过多方协同,整合各方教育资源,为家校共育提供坚实保障。
三、总结
城乡结合部初中家校共育虽面临诸多困境,但通过加强家长教育意识培养、构建多元化沟通渠道以及整合教育资源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家校共育的质量。只有家庭和学校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为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家校共育的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振龙.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9):1.DOI:CNKI:SUN:XWLL.0.2015-26-070.
[2] 吕艳芹.初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鲁东大学[2025-03-03].
[3] 李进.城乡结合部家校共育优化策略助力”双减”[J].成才, 2022(1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