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有效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陈仕霞 章茜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达仁镇达仁初级中学 711507
一、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历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其作业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研究旨在探索双减背景下历史有效作业的策略,以期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升历史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关键词
双减政策;历史作业;核心素养;作业设计;减负增效
三、研究背景与意义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推动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发展。在此背景下,历史作业的设计需更加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入探索历史有效作业的策略,为历史教师提供实践指导,促进历史作业的优化与创新,进而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需通过作业设计改革实现“减负增效”。本文基于政策导向和学科特点,提出“分层设计、实践导向、技术赋能、多元评价”四位一体的作业设计策略,结合具体案例,探索历史作业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的路径,为一线教学提供可操作性方案。
四、“双减”背景下历史作业设计的原则
1、减量提质原则。“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因此历史作业设计首先要做到“减量”,即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但同时也要注重“提质”,即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避免简单重复、机械训练的作业,要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作业。
2、 目标导向原则。历史作业设计要紧紧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家国情怀等能力为目标,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作业,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3 、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作业设计要注重趣味性,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游戏化作业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
4、 多样性原则。历史作业形式要多样化,避免单一枯燥的书面作业。可以设计阅读类、实践类、探究类、创作类等不同类型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分层性原则。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历史作业设计要注重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五、“双减”背景下历史有效作业设计的框架及策略
1、框架
(一)分层设计:满足差异化学情
· “菜单式”作业单
- 示例:七年级上册《秦汉时期》单元作业设计
- A类(基础):制作秦朝疆域变迁示意图(必做);
- B类(提升):结合《史记·陈涉世家》,分析秦末起义的必然性(选做);
- C类(拓展):模拟“假如你是汉武帝的谋臣”提出治国策略(小组合作)。
(二)实践导向:连接历史与现实
· 生活化作业设计
- 案例:“寻找身边的历史”活动
- 任务:访谈祖辈记录家庭变迁史,结合改革开放政策撰写报告。
- 成果:学生提交视频、采访稿、老照片对比图等,课堂展示中85%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跨学科融合任务
- 示例:八年级《抗日战争》单元
- 与语文学科联动:撰写抗日英雄人物小传;
- 与美术学科结合:设计“九一八事变”主题海报。
2、策略
①明确作业设计原则
在“双减”政策下,历史作业的设计应遵循适量性、针对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的原则。适量性确保作业不会给学生带来过重的负担,针对性则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同时,多样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核心素养导向上,围绕“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维目标设计作业。
②优化作业内容与形式
在内容精选上,作业内容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检测。同时,作业设计应避免机械重复,注重知识的递进性和综合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形式创新上: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还可以探索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等不同类型。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通过亲身感受来了解历史;或者开展历史小制作、历史剧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③实施分层作业设计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历史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层次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提升。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还能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④完善作业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的作业评价机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⑤加强师生沟通与合作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作业设计。教师可以通过课后辅导、线上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同时,也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的讨论中来,让他们的作业更加贴近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六、结论与展望
在“双减”背景下,历史作业的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实效性、趣味性、选择性和开放性。通过控制作业量、设计分层次作业、引入实践性作业、融合跨学科理念以及注重作业反馈与评价等策略,可以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同时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其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历史作业策略的研究结论与展望为初中历史作业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未来应持续优化作业设计策略、加强教师培训与指导、推动家校合作与沟通以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需求等方面的工作,以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双减”背景下的历史作业设计应以素养培育为内核,通过分层化、生活化、技术化的策略,将作业转化为学生主动建构历史认知的桥梁。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作业与课堂、评价的一体化设计,真正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蔷等.“双减”政策下作业设计变革的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2(3).
[3] 李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作业设计创新[J].历史教学,2021(12).
[4] 案例数据来源:XX市第一中学2023年历史作业改革实验报告(内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