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分析与探究

作者

姜继云

新晃人民医院 湖南 怀化 419200

【摘要】目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来说,对采用超声引导下筋膜间隙阻滞对围术期镇痛效果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方法:纳入时间范围处于2023年11月—2024年11月期间,选择64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展开本次研究,具体分为两个组别,分别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人数均为32例。常规组患者在椎管内麻醉前,实行静脉舒芬太尼镇痛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需要对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以前,以超声引导为基础,实行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6h、麻醉后12h、麻醉后24h,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明显更佳,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来说,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方式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麻醉穿刺、术后疼痛程度,还可以避免多方面不良反应风险问题发生,建议临床实践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镇痛效果

【引言】针对于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来说,其具有年龄相对更高,合并基础疾病的特点,全身麻醉会给其生理状态产生影响,所以倾向于以椎管内麻醉方式[1-2]。需要根据要求摆放穿刺体位,在患者改变体位的时候,会产生剧烈疼痛,使得穿刺难度随之增高。而借助超声引导下的髂筋膜间隙阻滞方式,则是以体表标志进行定位,可以缓解髋关节骨折患者的疼痛感,减轻麻醉穿刺的疼痛感觉,并且达到显著的围术期镇痛干预效果。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对具体内容做出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时间范围处于2023年11月—2024年11月期间,选择64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展开本次研究,具体分为两个组别,分别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人数均为32例。常规组男性为18例,女性14例,年龄58-75岁,平均(66.23±1.05)岁;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8-76岁,平均(66.78±1.38)岁,两组一般数据资料结果比较差别不大,具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患者符合手术指征;患者意识清晰,可沟通;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家属配合度较高。排除标准:对麻醉药物过敏患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患者;急性感染期患者;合并认知障碍、意识障碍患者。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进行麻醉前处理,实行常规鼻导管吸氧,为患者开放上肢静脉通道,实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麻醉前30分钟,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ml。观察组患者麻醉前20分钟,进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患者于平卧位,消毒铺巾处理以后,使用超声探头处于耻骨结节、髂前上棘中外1/3处垂直置于腹股沟韧带上方,使用平面内穿刺技术,以外周神经穿刺针才能从尾部向头部进针,针尖穿过患者髂筋膜,回抽无血以后,以水分离技术确定位置。药物注入没有异物感以后,注入0.25%罗哌卡因注射液30ml。在有效阻滞之后,进行麻醉操作。常规组腰麻之前5分钟,则需要注入舒芬太尼0.1μg/kg镇痛。

麻醉与镇痛:全部患者实行椎管内麻醉,取患肢向上正侧位,选择L3-L4间隙作为穿刺点,进行成功穿刺以后,蛛网膜下腔注射比重为0.5%丁哌卡因,对麻醉平面控制进行调整,处于T10水平,确定麻醉效果以后,进行消毒铺巾顺利完成手术。实际手术的过程中,如果MAP<70mmHg,则应当以5mg麻黄碱进行升压处理。如果心率小于50/min,则需要使用0.5mg阿托品。

1.3观察指标

(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具体选择时间点为麻醉后6h、麻醉后12h、麻醉后24h。以VAS疼痛评估量表评分,总分为0-10分,分数越低表示疼痛越轻[3]。

(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选取指标为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低血压。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以SPSS 25.0软件数据处理,疼痛程度改善效果采用“()”表示,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研究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

具体数据见表1,麻醉后6h、麻醉后12h、麻醉后24h,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明显更佳,优于常规组(P<0.05)。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具体数据见表2,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对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来说,以往都是依赖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依赖体表实行解剖定位神经。如果患者存在解剖定位困难的现象,则需要进行长时间操作、反复穿刺,进而无形之中增加患者的痛苦[4]。超声引导条件下,利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则可以清晰地将患者的血管、肌肉、骨骼位置显示出来。在穿刺的时候,能对穿刺进针深度、方向进行调整,避免引发给机体带来的副损伤,避免在血管内、神经鞘内注射。超声引导下实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则能发挥出阻断闭孔神经、股神经传入的基本作用,减轻骨折导致疼痛的刺激信号传递[5-6]。患者不需要摆放体位,则能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髂筋膜间隙,患者麻醉舒适度良好。在切实提升椎管内麻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基础上,避免反复穿刺导致的损伤,确保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还可以切实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围术期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

综上内容,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来说,采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方式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麻醉穿刺、术后疼痛程度,还可以避免多方面不良反应风险问题发生,建议临床实践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曹文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结合气管插管下全麻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4,24(05):55-57+123.

[2]邹桂凤,廖成群,王严平.不同入路选择的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02):311-314.

[3]徐蕊,郑康.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01):13-18.

[4]胡姗姗,陈朝华,郑妍妍.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复合浅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体征、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23,42(36):9-13.

[5]李紫薇.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3,36(13):91-94+130.

[6]黄海,刘玉杰,刘慧杰,等.超声引导下前路髂腰肌间隙阻滞联合侧路骶丛阻滞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镇痛效果及应激呼吸循环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3,36(1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