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案例与思政融合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

作者

肖沁

安徽金寨技师学院237300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日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案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政教育;电力电子技术;中职教育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作为一门专业性强、实践性高的课程,“电力电子技术”在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将案例与思政教育融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1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校将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电力电子技术”在授课过程中尝试了从时政热点、前沿技术以及装备发展过程等方面进行思政融入,但是在融入的过程中存在“形”合而“神”不合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引入时政热点时,由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价值性的知识挖掘和转化较为困难,存在设置思政环节标签化的现象,缺乏对如何有机融合知识与价值的探索,从而导致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衔接比较生硬,成并列进行态势,不能在润物无声中达成对学员的德育教育。(2)在引入前沿技术时,注重对前沿技术发展的概述,或是仅仅停留在对前沿技术的介绍上面,缺乏对前沿技术攻克的技术壁垒与所学知识关联的分析、国外如何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的拼搏精神、工匠精神的挖掘,导致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契合度不高。(3)在引入装备发展过程时,注重对国内外装备技术的对比和差距的讲述,存在夸大国外装备的先进性,忽视我国科学工作者做出的重大贡献的现象。同时,存在简单复制其他同类装备课程教学形式,缺乏对本课程和学生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不能在授课过程中很好地激励学员投身科技兴军、报效祖国的热情。

2案例与思政融合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策略

2.1案例选择与设计

在案例选择与设计方面,我们注重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案例。例如,我们选取了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因为这些案例不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在案例设计上,我们将其分为三个环节: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讨论分析。首先,在理论讲解环节,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应用。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力电子技术的整体认识。接着,在实践操作环节,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搭建简单的电力电子电路,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解。最后,在讨论分析环节,我们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探讨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的发展前景、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通过这样的案例选择与设计,我们期望引导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到思考,逐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我国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2思政教育融入

在推进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等密切相关的内容,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案例教学之中。首先,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挖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以新能源领域的案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理念,让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这些理念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其次,结合案例,教师需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思政活动,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思政教育的内涵。以下几种活动值得推荐:(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案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探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通过相互交流,提升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认识。(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如工程师、项目经理等,模拟案例中的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职业责任和道德,从而增强对职业道德的重视。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以下活动:(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探讨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改进。(4)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撰写心得体会,总结自己在思政教育中的收获和感悟。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思政教育,从而在思想上、行动上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3教学过程中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高度重视每一个环节,以确保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充分收集相关案例资料,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内容既具有代表性,又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还要深刻体现思政教育的内涵。这样,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思政教育的价值。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需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全面认识。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讨论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还能够学会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课后总结阶段,教师应对教学效果进行认真总结,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顺利掌握所学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总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总结三个环节入手,注重思政教育的融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案例与思政融合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案例选择与设计,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子赟.案例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22(10):45-47.

[2]王丽娜.思政教育在中职课程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职教论坛,2023(5):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