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夏芳
临沂市第九中学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逐渐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核心素养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其数学思维、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策略,在这一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养水平。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对初中数学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的方式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教育;数学教学
引 言: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初中阶段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初中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一阶段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的意义
首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优化,能够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促进其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优化后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优化,要求教师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二通过优化教学,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得到不断拓展,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各种数学学习资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优化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2]。与此同时,通过参与教学优化实践和研究,教师能够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
在数学课堂上,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引入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魅力[3]。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下,教师很容易忽略了课堂的导入,这使得学生很难完全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由于初中生还处在青春期,很难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情。因此,若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减弱,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认识他们的性格特点,并加强他们对某一科目的热爱,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以此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当教师把学生的兴趣完全调动起来之后,会加强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丰富,同时也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要把核心素养融入初中数学课堂,就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愿望;并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情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创设了一种活跃的教学情景。小鸡和小兔子都被关在一个篮子里,通过观察,他们发现这两个动物的头是34个,腿是94个。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快速地得出正确的答案。
已知小兔子为X只,兔腿的数量为4X,则小鸡的数量为34-X,鸡腿的数量为2×(34-X),计算得:
4X+2×(34-X)=94
4X+68-2X=94
2X=26
X=13
34-13=21(只)
所以小鸡的数量为21只,兔子的数量为13只。
由此可见,将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参加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课堂的了解
在任何一门课程中,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若无知识,课程教学则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水之源[4]。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对知识的形成进行挖掘。课程教学的价值在于,对学生进行“过程性”思维的主动培养,使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激发其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并为其核心素养的形成打下正面的态度。事实上,数学知识中包含着核心素养,所以,要在认识到智力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吸引力,并逐步形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以促使知识的形成过程变得更加充实和扩大,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所积累的知识变成智慧。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数轴》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一件生活中很普通的物品,体温计,让他们感受到体温的变化,并用数字来表示温度的强弱。在0℃以上的人能直观地感觉到体温的变化,而在0℃以下的人感觉到寒冷。以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经验为依据,引导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值,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然后,用数学抽象的方法,在体温计上画了一条直线,在0摄氏度处,将数轴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并以0摄氏度处为远点,此种学习方法能有效的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助于他们对图形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数轴和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整合:“上一次我们已经学过有理数,现在我们再想想看,这些有理数是不是也可以用数轴来表达?”如此,学生对数轴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入,此时,学生们需要通过归纳、分类、对比等方法,明白数轴的本质是一种描述数字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模型,这也是一种数学模型。通过层层递进,不断充实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持续地改变,使其在数轴知识之外有了新的思路,同时为其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智力基础,唯有如此,方能使学生的数学成就与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确立教学目的,使课堂设计达到最优
在初中数学教育领域,核心素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衡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标尺,也是指引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的核心要素,因此明确并精准地制定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成为了教师迈向高效教学新境界的关键一步[5]。鉴于数学课时资源的有限性,确保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学习成效的提升与否,避免宝贵学习时间的无谓流逝。为了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数学课堂,教师在课程启动之初,就必须确立一个既清晰又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框架,这一目标体系应成为引领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灯塔。
以人教版《全等三角形》章节教育为例,教师需先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明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进而深化理解。此外,采用趣味化的教学策略,如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与理论概念进行对比教学,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在明确目标的引领下,学生将更为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体验高质量课堂设计的魅力,从而实现数学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优化策略,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完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教学方法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学习和研究核心素养理念的内容及对应的教育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新时代数学教学的要求。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将迎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杨丽娜. 基于课堂追问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研究——以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为例 [J]. 理科爱好者, 2023, (06): 28-30.
[2]孔垂青. HPM视角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初探——基于“认识概率”的同课异构教学案例分析 [J]. 理科爱好者, 2023, (06): 55-57.
[3]郑伟太,何明磊,李杰,等. “双减”背景下初三数学复习阶段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以“二次函数中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为例 [J]. 理科爱好者, 2023, (06): 100-102+106.
[4]刘青岩. 自主探究合作 培育核心素养——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项目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 (24): 16-18.
[5]管敏琦,陈睿源. 初中数学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基于“因式分解”项目的迭代 [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 (24): 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