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OBE理念下药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探索

作者

问娟娟 王艳娇 王飞娟 王燕 张爽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医药学院,陕西省中药绿色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陕西 西安 712046

摘 要 :基于“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的理念,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从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成绩考核与达成度分析等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将爱国情怀、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专业使命等思政元素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强化教师在课程思政中引导作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塑造相统一,为新医科背景下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提供有益参考,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OBE理念;思政案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

1.1课程简介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药学类本科专业教育模块中必修的一门课程,是整合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个二级学科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新型基础性学科。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总体建设目标是夯实学生的理化基础,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强药学类专业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创新能力和严谨科研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目标[1]。

1.2课程目标

(1)能够说明、阐述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通过对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化学分析、误差和过失误差、四大平衡及四大滴定基本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行为习惯。

(2)在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应用溶液及化学平衡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计算;运用四大平衡基础知识进行计算及四大滴定进行技能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论解决无机及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为解决生产与科学研究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选择化学分析方法,会进行操作各种化学分析仪器。关注学科前沿,能够将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去,用于分析、识别、评价生活及医药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在具备相关知识和能力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素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1.3 课程思政案例教学设计

基于OBE 理念下,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引入课程思政,首先,从价值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四个方面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其次,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拓展课程思政教学广度,教师借助翻转课堂进行互动讨论、提问、答疑和融入思政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最后,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主要涉及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兼顾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过程和结果等因素。

2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实践

2.1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神舟十三号飞船中三名航天员维护国家荣誉和尊重民族英雄的意识;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爱党、爱国、爱家的崇高理想以及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2.1.1 适用范围

本案例适用于《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章“分散体系”中“稀溶液依数性”等章节中的教学[3]。

2.1.2课程思政元素

案例在讲解van’t Hoff公式计算渗透压的公式时,由荷兰化学家van’t Hoff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将科学家事迹融入于课程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成果是在大量反复实验基础上获得的,培养学生坚持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通过介绍反渗透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海水净化等方面,解决全球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神舟十三号飞船中三名航天员在太空为时半年的生活中,通过高分子反渗膜的过滤装置,将各类废水及自己的尿液转换为饮用水循环使用。通过以上案例的引入,在有效传授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了维护国家荣誉和尊重民族英雄的意识。

通过讲解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经过多年开发,成功繁育可在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品种,已在我国四大盐碱地地区实现大规模种植。海水稻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于发现了细胞液浓度较高的品种,与本次课程所学习的渗透作用密切相关。通过该事迹的介绍,引导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家的崇高理想以及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2.1.3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不畏艰难、执着探索的科学精神[4]。

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通过介绍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成功繁育可在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品种,引导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家的崇高理想以及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神舟十三号飞船中三名航天员在太空为时半年的生活中,也是通过高分子反渗膜的过滤装置,将各类废水及自己的尿液转换为饮用水循环使用。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了维护国家荣誉和尊重民族英雄的意识。

2.2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以2022年冬残奥会奥运健儿的感人事迹,提高学生心理抗压能力;通过缓冲溶液 pH值的计算公式及其意义,以常用药物为例,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由人体中的缓冲体系引出社会环境的稳定,结合新冠肺炎中国抗疫成功,培养学生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2.2.1 适用范围

本案例适用于《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六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中“缓冲溶液”等章节中的教学[5]。

2.3.2课程思政元素

案例以缓冲溶液能够抵御外加酸碱作用为知识点,结合2022年冬残奥会奥运健儿的感人事迹,呼吁学生构建强大的心理抗压缓冲体系,通过探究人体血液缓冲体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通过辨析“人体酸碱体质”,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通过讨论海绵城市的缓冲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要合理开发大自然,用科技手段平衡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进一步促进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2.2.3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树立学生的职业素养 提高学生对药学专业认同感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促进药学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通过辨析“人体酸碱体质”,使学生具备辨证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树立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通过讨论海绵城市的缓冲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要合理开发大自然,用科技手段平衡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3 彰显专业使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毅力

案例以Werner历经14年合成的配合物,培养学生坚忍不拔、敢于创新精神;配合物与临床应用的结合,拓展延展配合物与专业知识的深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专业领域的热情和创新思维。

2.3.1 适用范围

本案例适用于《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九章“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中“配位化合物”等章节中的教学[6]。

2.3.2课程思政元素

案例的构建始终注重前沿性、高阶性、挑战度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将化学学科和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当代科学研究前沿与教学内容结合,可以强化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树立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将中国化学家在配位化学中的贡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图强,提高学生运用学科知识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3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重视交叉学科融合重要性 通过列举典型的临床治疗案例---两位配位药物,引出配合物概念,认识化学与医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对于化学与医学这两个看似不同却紧密相关的领域来说,它们的融合不仅拓展了科学研究的边界,也为解决人类健康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追求真理坚持不懈的精神 通过对Werner的经历介绍,让学生了解化学家具备的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通过介绍顺铂类抗肿瘤药物的成功研制,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认识顺铂抗癌的机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化学家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硫酸四氨合铜的形成及性质演示实验,强化学生善于观察实验现象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创造就在身边,应该具备创新意识并敢于质疑、解疑,从而引导学生注重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2.4 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以上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能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过程考核与期末的全面融合,促进思政教学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充分运用。

2.5实施效果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是依据OBE理念下进行达成度分析,本门课以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施[8],具体达成评价结果显示(如图1),课程目标1⑦让、2、3、4达成值分别为0.83、0.79、0.86及0.81,课程教学四个目标均达到了预期目标,这说明学生对化学分析中误差、有效数字、吸光度、物质结构、氧化还原滴定法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等知识掌握较好,但在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仍为欠缺。得益于本课程借助对超星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堂管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及时了解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的情况;进一步增强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解及知识运用能力。

3结 论

在OBE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新医科”课程建设要求,以我校药学类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确立学习成果的主要形式和主要内容,通过近3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实践,课程的线上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方式等不断的丰富,教学中除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培养,课程思政的融入也达到了素质目标培养目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课程建设的进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将持续改进,为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可以实现“教书”与“育人”,“知识技能”与“价值引导”的统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宇超,敖玉辉,石金静,等.基于OBE理念的大学化学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02):43-48.

[2]杨绳岩,孟祥珍,王新,等.基于OBE理念的物理化学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八环节”教学法的构建与探索[J].大学化学,2024,39(11):28-37.

[3]徐彩霞,王悦,吴泓毅,等.分析化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设计与探索[J].大学化学,2022,37(10):86-93.

[4]姜建文,陶端健,刘晓玲,等.基于OBE理念的“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2):68-76.

[5]王彦斌,王星月,苏琼,等.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讨——以化学发展史研究专题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4,10(22):20-25+30.

[6]刘长青,李慧娟,袁明,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教学模式的有机化学课程改革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4,43(08):159-163.

基金项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课程思政专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KCSZ-ZX202403);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KCSZ202233);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重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常规项目(JG202402)。

第一作者:问娟娟,副教授,研究方向:药学,E-mail: 15962492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