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
赵国胜
阳泉市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阳泉 045000
摘要: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工程材料,混凝土浆液浇注的施工作业质量会对整体的建筑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及使用性能发挥关键的作用,本文就以工程施工作业为对象,重点分析混凝土浇筑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技术应用要点,展开深度的研究分析。伴随着国内建筑工程技术快速发展,混凝土材料性能及工程工艺都与过去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混凝土种类也日渐增多,能满足多样化的建筑工程开发建设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增加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的难度,为了能够做好混凝土工程施工管控,就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漏筋、麻面等问题,也影响到了建筑工程使用的耐久性和工程的质量水平,因此加强混凝土工程施工的管控,也有关键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浇筑
引言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技术,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牢固性具有较大影响。在建筑工程类型逐渐增多的趋势下,人们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升高,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够保障施工的质量与效率。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周期相对较长,基于科学合理的调配比例,将施工原材料进行混合处理。依据工程浇筑施工特征与需求,生成密实硬化的建筑材料。在浇筑施工中,受到施工环境条件与技术的影响,施工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性。现阶段,我国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日益成熟,然而,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大多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较薄的工程项目中,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对于部分高层建筑房屋来说,传统施工技术无法有效提高各个楼层间的契合度,混凝土浇筑与振捣不够充分,且墙体表面凹凸不平,光滑度不达标,建筑墙体容易出现开裂情况,长期可能导致高层房屋漏水的情况,加大后续养护工作的难度。严重情况下,还会降低高层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威胁居民的生命健康。
1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使用内涵
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功能展现在建筑工程的大面积浇筑施工以及结构部分上,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以及钢筋的使用量相对而言比较大,浇筑混凝土效果越好,密度就会得到有效的增强以及提高。但是由于混凝土浇筑作业量相对而言比较大,在浇筑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环节,因此在使用浇筑技术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使得混凝土作业效率以及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不仅如此,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高浇筑成品的韧性以及强度。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浇筑工艺或者技术一旦缺少科学性以及时效性,这样不仅会使得混凝土浇筑成品出现缺陷,还会对浇筑施工的效益造成一定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在这种背景影响下,也渐渐提升了混凝土浇筑所承受的重量,浇筑施工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这样就会对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利用浇筑技术时,施工工作人员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结构特征,所选用的混凝土浇筑技术要具备科学性以及时效性,这样不仅会使得建筑工程的效益以及质量得到有效保障,还会使得施工企业的经济收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2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
2.1混凝土材料配合比优化要点与搅拌方式
施工中应用的混凝土材料配合比不合理会导致不良后果,如使用泵送方式传输配合比不恰当的混凝土材料时,会因材料自身黏度存在不足而产生离析现象。一旦施工团队使用已出现离析问题的混凝土材料,会导致建筑结构产生裂缝及蜂窝。因此,混凝土材料中各组成成分的配合比控制是混凝土配制中的关键。一般来说,如果工程在建设期间选择在工厂完成混凝土拌和,在预拌混凝土前,应以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混凝土强度要求为依据进行试验,以确定最恰当的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确保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为保障中高层建筑混凝土材料性能满足要求,在大量生产预拌混凝土前,应待混凝土试件完全凝结后,对其硬度等性能参数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满足使用需求后方可按此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材料的生产。水泥是混凝土材料中最重要的原料,工作人员需要注重水泥材料的选择,如果水泥材料自身的水化热较高,会导致混凝土浇筑后产生裂缝。基于此,应选择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此外,还应注重水灰比的科学配置,通常为1∶2。本案例选取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为C30,其在配合比试验后,将混凝土中主要材料的配合比确定为石子1252kg、砂子512kg、水泥461kg、水175kg,即2.72∶1.11∶1∶0.38。另外,在制造预拌混凝土材料过程中,各种组合成分的投放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所有材料投放至搅拌机中,即可进行搅拌,一般情况下,搅拌时间应超过3min。
2.2科学合理地选择混凝土浇筑方式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需要选择出合适的混凝土浇筑方式,具体的混凝土浇筑方式选择主要是以建筑工程的实际气候特点和建筑工程的实际类型来进行参考,从而形成明确的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混凝土浇筑方式选择,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成功率,那么我国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浇筑方式来看,主要采用的方式是分段式浇筑方式,对比其他浇筑方式,通过正确的混凝土浇筑方式选择,在实际发生问题时,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对问题进行处理,从而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提高整体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3浇筑结构操作流程管理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需要严格掌控浇筑流程,混凝土浇筑流程控制要素如下:①选用适当的浇筑方式。通常情况下采用自然斜坡流淌的方式,逐层、逐个区域实施浇筑,同时保证每层浇筑的间隔时间,避免发生浇筑不均、局部裂缝的现象。②选用适当的振捣方式。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主要是应用混凝土浇筑技术,一般应用在高层建筑中,该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建筑整体安全、稳定。浇筑过程有三道振捣工序:第一次振捣需要在混凝土的斜坡上进行;第二次振捣需要在混凝土坡的中间位置进行;最后一次振捣需要在混凝土顶部浇筑区域内进行。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要尽可能减小对混凝土整体的破坏,振捣结构下插的深度要超过规定值,且移动间距处于400~600mm的范围内。③排水处理。工作人员必须重视排水处理,在浇筑的范围内进行排水处理。在浇筑施工完成后,需要将浇筑的整体结构放置一段时间,尽可能将内部的水分全部排出。④表层处理。建筑工程浇筑完成后,工作人员需要利用长标尺将浇筑层面表皮刮平,以此提高建筑整体的密实度。混凝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蜂窝孔,在处理蜂窝孔表面时,需要在其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覆盖的时长为48h。
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建筑行业运行稳定,应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安全,在明确工程特点基础上,对混凝土浇筑管理方案进行合理调整,以促进建筑行业高效运行,还应不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通过混凝土施工准备、搅拌、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为我国建筑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芯铭.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1(6):71-72.
[2]马俊超.高层建筑房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解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1(3):50-51.
[3]郭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居业,2022(02):49-51.
[4]韩欣君.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智能城市,2021,7(13):159-160.
[5]赵廷帅 . 关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 [J]. 建材与装饰 ,2019(3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