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课程建设实践的策略探索
马天仪
昆山开发区乐康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区域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区域课程建设的意义入手,剖析了当前幼儿园区域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区域设置、丰富区域内容、强化教师指导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幼儿园区域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课程;策略探索
引言:区域课程是指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在教室内划分不同的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操作体验的学习环境。区域课程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为幼儿提供了自由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幼儿园区域课程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区域课程的教育效果。因此,加强区域课程建设,优化区域设置,丰富区域内容,强化教师指导,对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区域课程为幼儿提供了自主选择、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游戏和学习。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可以自主地探索、操作、体验,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1]。例如,在美工区,喜欢绘画的幼儿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在益智区,喜欢动手操作的幼儿可以通过拼插、搭建等游戏,锻炼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区域课程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往往结伴而行,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学会合作、分享、礼让等社会交往技能。例如,在娃娃家区,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等角色,一起烹饪、搭建、照顾娃娃,在角色扮演中学会换位思考、体谅他人;在建构区,幼儿分工协作,共同搭建房子、车子等建筑模型,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协调、分享。
(三)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区域课程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和学习资源,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区域环境的创设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投其所好,为幼儿营造探索的环境。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适时更新区域材料,为幼儿提供新鲜感和挑战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科学区,教师可以提供各种自然材料,如树叶、石头、贝壳等,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探索科学奥秘,激发幼儿探究的热情;在图书区,教师可以提供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绘本,定期更换,吸引幼儿走进书的世界,感受阅读的乐趣。由此可见,区域课程以幼儿为中心,以兴趣为引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幼儿园区域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设置雷同,缺乏特色
当前,不少幼儿园的区域设置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缺乏特色。许多幼儿园按照“模板”设置区域,搬来几套成品家具、玩具,缺乏针对性和创造性。区域环境缺乏幼儿园的特色,也难以体现幼儿的个性,无法有效吸引幼儿参与其中。一些幼儿园还存在重复设置区域的问题,不同年龄班的区域设置如出一辙,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幼儿的需求差异,导致区域资源闲置、浪费[2]。
(二)区域内容单一,缺乏整合
不少幼儿园的区域内容比较单一,以游戏材料为主,缺乏与其他领域的整合。一些区域提供的材料过于简单,难以满足幼儿不同层次的需求;有的区域游戏内容雷同,缺乏梯度,提供的游戏对幼儿缺乏吸引力和挑战性。区域内容的单一化,导致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动力不足,难以激发幼儿的持续探索兴趣。
(三)教师指导不足,缺乏互动
在区域活动中,一些教师指导不到位,缺乏与幼儿的互动。部分教师认为区域活动就是幼儿“自由活动”,放任幼儿自由玩耍,缺乏必要的引导和介入。还有教师过于注重幼儿的“秩序”,一味要求幼儿遵守规则,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优化幼儿园区域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立足幼儿园特色,优化区域设置
幼儿园要立足自身特色,优化区域设置,为幼儿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教育特色等因素,将特色融入区域环境的创设中,彰显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另一方面,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求等,合理设置区域,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例如,对于小班幼儿,可以重点设置感官探索区、益智游戏区等,提供大量感知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对于大班幼儿,可以设置文学图书区、科学实验区等,丰富区域内容,满足幼儿的求知需求。
(二)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区域内容
幼儿园要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丰富区域内容,为幼儿提供丰富、有层次的游戏材料。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教玩具材料,进行重组和创设,增加材料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要广泛收集社会资源,将家长、社区等资源引入区域,为幼儿提供更多真实的游戏材料。例如,在表演区,可以请家长提供旧衣服、饰品等,让幼儿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在自然角,可以利用社区的植物、小动物等,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感受生命的奇妙。同时,要注重将区域内容与其他领域相整合,激发区域活动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例如,在美工区,可以融入语言、数学等元素,引导幼儿创作主题绘本,在绘画中学习语言表达、数字应用等知识,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教师指导,增进师幼互动
幼儿园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区域活动的指导,增进与幼儿的互动交流。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自由探索的机会。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放低姿态,与幼儿平等互动,倾听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同时,教师要加强观察和分析,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需求,适时介入幼儿的探索活动,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例如,当幼儿在搭建区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建造方式;当幼儿在表演区争执角色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协商解决,学会换位思考和体谅他人。
结语:
区域课程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形式,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幼儿园要立足自身特色,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不断优化区域设置,丰富区域内容,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区域活动的指导,与幼儿积极互动,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习,在交流中帮助幼儿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燕云.幼儿园绘本阅读与区域游戏的融合策略探索[J].教师,2024(13):90-92.
[2]唐敏.浸润游戏精神 彰显成长魅力——浅谈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收藏界(名师探索),2018(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