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建设

作者

金彦宇

南京邮电大学 210023

摘要: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建设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界定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了平台建设的路径,包括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等方面,以期为相关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实验教学

引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还存在着实验项目单一、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加强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建设,对于深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的内涵

(一)概念界定

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项目实践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与传统的实验教学不同,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二)建设意义

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的建设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实验项目和实践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平台可以促进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1]。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一)实验课程设置

目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问题。实验课程数量相对较少,实验项目单一,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同时,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节,实验内容更新滞后,难以反映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

(二)实验教学模式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缺乏自主设计和创新的机会。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互动性和参与度不高。同时,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教学效果

受实验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影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效果有待提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训练。部分学生将实验课程视为“副课”,重视程度不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实验教学与科研实践脱节,学生缺乏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许多高校的实验教学与教师的科研工作脱节,学生难以接触到前沿技术和研究方法,不利于学生科研素养的提升[2]。

三、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建设路径

(一)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平台功能定位

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科学规划平台的功能定位。平台应突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项目实践三大功能,促进实验教学与科研实践的深度融合。在实验教学方面,平台应强化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科学研究方面,平台应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在项目实践方面,平台应搭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平台的建设要立足专业特点,紧密结合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贴近工程实际的实验项目和实践机会。

(二)整合资源,丰富实验项目资源库

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建设要注重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丰富实验项目资源库。一方面,要加强校内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打破学院和专业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高校要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专业的优势,促进交叉融合,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社会优质资源,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平台。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真实的工程项目和案例,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引入前沿技术和研究课题,为学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的平台。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更新和丰富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机会。

(三)创新机制,健全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建设要注重实验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健全实验教学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保障实验教学质量。高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实验教学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工作。要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考核。高校要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全面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要完善实验教学激励机制,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高校要在实验教学工作量计算、绩效考核等方面向实验教学倾斜,提高实验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和比重;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和实验项目开发,激发教师投身实验教学的热情;要设立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语: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建设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平台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在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相信通过平台建设,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必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启俊,易凡,常胜,戴峰,张东.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S1):118-120+131.

[2]王墨林,易茂祥,戚昊琛.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教育综合实验大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