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任务情境的设置
姜姗
四川省安岳县林凤小学 642354
摘要:教学设置情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版)的教材内容,谈谈教学设置情境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教学设置情境;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教学质量
引言: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设置情境是一个重要环节,它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部编版)的教材内容,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教学设置情境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设置情境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1]。比如,在学习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可以播放小蝌蚪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小蝌蚪的生活习性,引出课文内容。学生看到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寻找妈妈的情景,自然会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保证,教学设置情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多方面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课文《坐井观天》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坐井观天”的情境,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井底之蛙,会看到什么样的天空。学生会想象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阳光照进井里,给井底带来光明。这样的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三)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教学设置情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2]。比如,在学习课文《曹冲称象》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称大象的情境,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让自己称一头大象,应该怎么称。学生会思考,用天平称大象肯定不行,因为大象太重了,天平会被压坏的。那么,曹冲是怎么称大象的呢?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起来,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曹冲称象的智慧,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二、教学设置情境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设置偏离教材主线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新奇,设置的情境脱离了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加大。比如,在学习课文《草船借箭》时,有的教师设置诸葛亮打仗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打仗的乐趣,这就偏离了课文的主旨。课文《草船借箭》主要讲述了诸葛亮智借草船、巧获十万支箭的故事,突出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而不是打仗的情节。如果教师只设置打仗的情境,学生就很难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了。
(二)情境设置难度过高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完美,设置的情境过于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课文《雾在哪里》时,有的教师设置了一个大型的科学实验,学生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课文《雾在哪里》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主要讲述了雾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教师只需设置一个简单的情境,如在教室里喷一些水雾,让学生观察雾的形态,就能引出课文内容了。如果设置过于复杂的情境,学生反而难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情境设置互动性不强
有些教师设置的情境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比如,在学习课文《一封信》时,有的教师只是念一遍信的内容,没有设置互动情境,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写信是一种常见的交流方式,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互动性强的情境,如让学生给好朋友写一封信,告诉他最近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学生写完信后,可以互相交流、评价,这样的互动性强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设置情境的有效对策
(一)紧扣教材,突出重点
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设置教学情境,突出教学重点,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去设置情境。比如,在学习课文《妈妈睡了》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安静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妈妈睡觉时的宁静,感受母爱的伟大。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营造安静的氛围,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妈妈睡觉的情景。妈妈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好像在做一个甜甜的梦。学生通过这样的想象,能更好地理解妈妈对自己的爱,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二)以学生为本,趣味盎然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设置简单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容易理解,愿意参与。比如,在学习课文《黄山奇石》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我是小导游”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小导游,介绍黄山奇石,学生肯定乐在其中。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些黄山奇石的图片,如飞来石、迎客松等,然后请几位学生扮演小导游,向其他同学介绍这些奇石。小导游可以这样介绍:“大家好,我是黄山的小导游,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几个有名的奇石。这是飞来石,它悬在半空中,像是从天上飞来的。这是迎客松,它像一位热情的主人,张开双臂欢迎远方的客人。”学生通过这样有趣的情境,不仅能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还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注重互动,提高参与
教师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设置互动性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多参与,多交流,提高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泼水节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表演泼水节的场景,学生的参与度就会很高。教师可以先介绍泼水节的由来和习俗,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表演一个泼水节的场景。有的小组表演互相泼水的场景,有的小组表演向老人敬水的场景,有的小组表演向游客泼水的场景。学生在表演中,不仅能体验泼水节的乐趣,还能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这样互动性强的情境,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结语:
教学设置情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简单有趣、互动性强的情境,努力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语文课堂更加灵动起来,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里尽情畅游!
参考文献:
[1]汤云梅.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4(32):19-21.
[2]李泽龙.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化教学的思考[J].小学语文,2024(3):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