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2004—2023年云南省寻甸县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

马琼芬 赵玉龙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5200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寻甸县肠道传染病(乙类)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明确传染病防控重点,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历年传染病报告工作报表和“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04—2023年寻甸县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23寻甸县共报告肠道传染病4种1556例,年发病率在5.28/10万~52.65/10万之间;20~45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32.14%,病例以散居儿童及农民为主;月份分布主要集中于5-9月。结论 寻甸县肠道传染病发病集中在夏秋季节,儿童及青壮年为肠道传染病高发人群,应重点加强学校、农村地区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肠道传染病监测与控制。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肠道传染病是寻甸县传染病中发病数较多的一组急性传染病,具有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为全面、连续、系统地评价2004—2023年以来寻甸县肠道传染病防控取得的成效,及时发现今后肠道传染病防控中面临的重点问题,本研究对2004-2023年期间寻甸县肠道传染病报告病种、发病数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控对策建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4年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来源于寻甸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分析,2005—2023年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来自于“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04—2013年人口学资料来源于寻甸县统计年鉴,2014—2023年人口数据来源于寻甸县公安局。

1.2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2004-2023年寻甸县报告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等4种肠道传染病,共计1556例,年均发病率115.70/10万,占法定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1.47%(1556/13565)。2004-2023年发病率在5.28/10万~52.65/10万之间,不同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368,P<0.001),2007年发病率最高,为52.65/10万;2023年发病率最低,为5.28/10 万,2004-2023年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趋势=859.161,P<0.001)。以甲肝发病最多,占病例总数的39.85%(620/1556);痢疾发病479例,占病例总数的 30.78%(479/1556);伤寒和副伤寒发病264 例,占病例总数的16.97%(264/1556);戊肝发病193例,占病例总数的 12.40%(193/1556),戊肝不同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630,P<0.001),2004-2023年戊肝报告发病率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χ2趋势=84.451,P<0.001)。见表 1。

2.2 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 1-12月均有肠道传染病报告,自5月份发病数开始上升,7月份达发病高峰,发病主要分布在5-9月,占全年总发病数的58.93%(917/1556)。痢疾发病集中在5-7月份,占报告数的61.55%(293/479);甲肝5-8月发病居多,占45.48%(282/620);伤寒和副伤寒5-10月发病较多,占69.32%(183/264);戊肝发病季节性不明显,各月均有病例发生。

2.2.2 地区分布 全县16个乡镇(街道)均有肠道传染病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位居前3位的乡镇(街道)是仁德街道(发病510例,年均发病率35.10/10万)、羊街镇(183例,年均发病率19.26/10万)、金所街道(139例,年均发病率20.38/10万),年均发病率最低的是联合乡(发病18例,6.70/10万)。甲肝和戊肝报告较多的是仁德街道,分别占报告总数的19.52%(121/620)和23.32%(45/193);痢疾报告较多的是仁德街道41.96%(201/479)、羊街镇10.86%(52/479)和金所街道8.56%(41/479);伤寒和副伤寒发病集中分布在仁德街道34.47%(91/264)、羊街镇11.74% (31/264)和功山镇7.20%(19/264)。

2.2.3 人群分布

2.2.3.1 性别分布 2004-2023年20年共报告1556例肠道传染病,其中:男性发病883例,年均发病率20.27/10万;女性发病673例,年均发病率16.35/10万。男女性别比是1.31: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93,P<0.001)。

2.2.3.2 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统计资料显示<10岁组、20~50岁组两个年龄段高峰,<10岁组发病526例,占发病总数的33.80%(526/1556),20~50岁组发病635例,占发病总数的40.80%。其中:甲肝发病主要分布在0~15岁组,占68.22%(423/620);戊肝发病主要集中在30~50岁组,占69.43%(134/193);痢疾发病主要分布在0~5岁和 20~45岁组,分别占39.04%(187/479)和27.76%(133/479);伤寒和副伤寒发病主要集中在20~45岁组,占53.35%。

2.2.3.3 职业分布 寻甸县2004-2023年肠道传染病发病职业别以农民和学生居多,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3.18%(672/1556)和22.88%(356/1556),另外散居儿童发病368例,占发病总数的20.65%。其中甲肝发病以学生(39.61%)和农民(31.01%)为主;戊肝发病主要为农民(65%);痢疾发病以农民(43.95%)和散居儿童(35.26%)较多;伤寒副伤寒以农民(54.52%)和学生(23.62%)发病为主。

3 讨 论

肠道传染病是一组广泛存在并流行于世界各地的急性传染病,因其发病率高,已严重危害到公众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防治具有重要意义。2004-2023年寻甸县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单峰状分布,2007年发病率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这与寻甸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环境卫生设施改善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与我县近年来加强了肠道传染病防控力度、农村饮用水监测项目、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实施有很大关系。在报告的肠道传染病中,甲肝、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戊肝发病率2014年后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一是与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的广泛推广,使甲、乙肝病例数下降有关系;二是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分型诊断水平提高,未分型肝炎的病例多被确诊为戊肝,戊肝病例漏报率减少。寻甸县2004-2023年肠道传染病发病季节明显,病例集中分布于5-9月份,夏秋季节气温高,病原体容易繁殖,容易实现粪-口途径传播,符合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高发特征;年龄组分布以20~45岁农民居多,青壮年是我县肠道传染病发病的高危人群,与该职业人群的防病意识薄弱、饮食卫生习惯不良及居住环境卫生差有关,因此,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培养群众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搞好环境卫生等很有必要;地区分布各乡镇有所差异,但人口流动性较大、经济相对发达的仁德街道、羊街镇及金所街道年均发病率位居前3位,因人口流动大,传播途径容易实现,经济相对好,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强,一旦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就诊,提高了病例报告的及时性。

综上所述,肠道传染病是影响寻甸县公众身心健康的重要传染病,针对当前寻甸县肠道传染病流行特点,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一是加强宣传,在高发地区、流行季节、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开展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增强自我防病意识。二是强化监测,加强专业队伍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监测敏感性,及时发现病人,采取有效措施。三是疫苗推广,加强甲肝、戊肝等疫苗可控肠道传染病疫苗接种,在人群中逐渐形成免疫屏障,保护易感人群,从而有效降低肠道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参考文献

[1] 陈珺芳,孙昼,温圆圆,等.1950—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甲乙类传染病疾病谱分析[J].疾病监测,2020,35(4):333-339.

[2] 刘天,赵婧,徐琴雯,阮德欣,秦周,向泉,姚梦雷,宋开发,黄继贵 ,黄淑琼,等.2005-2022年湖北省荆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J].疾病监测2024,39(2)215-222.

[3] 徐斌,黄夏萍,唐莉.南宁市2004—2007年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点[J].职业与健康,2009,25(24):2762-2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