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身边的数学开始:情境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李霞

四川省丹棱县城区小学校

摘要:情境教育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西师版三年级数学教材在设计中注重情境教育的应用,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场景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学习体验。本文主要探讨情境教育在西师版三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路径,包括如何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如何通过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等方面。研究表明,情境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情境教育;西师版数学;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课堂应用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理念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强调思维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情境教育作为一种以生活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情境教育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西师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以其独特的教材设计,注重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为情境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方法。本文将结合西师版数学教材,探讨情境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

一、西师版三年级数学教材的情境教育特点

(一)情境创设与生活紧密结合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将数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例如,在讲解“长度单位”时,教材通过设置“测量自己书包的长度”这一真实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和掌握长度的相关知识。通过将学生熟悉的物品与数学概念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其更加易于接受和掌握。

(二)互动式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情境设计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教材中通过设计富有互动性的任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例如,在学习“除法的意义”时,教材通过设计“分苹果”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理解除法的实际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数学概念,还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教材的情境设计也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在“时间与日历”一章中,教材通过让学生参照实际的时间表和日历进行计算,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计算方式及其应用。这种跨学科的情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现实生活中其他知识的联系,提升其综合素养。

二、情境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路径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提升学生数学兴趣

情境教育的一个核心优势是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结合,帮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西师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问题都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例如通过计算购物费用、安排旅游计划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这种生活化的情境不仅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还能够增强其数学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数学能力发展

情境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西师版三年级数学教材通过设计合作学习的情境任务,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思路和解答方案。例如,在“认识图形”这一章节中,教材设计了“小组讨论如何分类不同图形”的活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与合作,学生能够共同探讨和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性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问题导向式教学,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情境教育注重通过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在西师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中,许多章节都采用了问题引导的方式,提出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逐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方案。例如,在“简单的统计图”一章中,教材通过设计“如何通过数据制作统计图”的任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并帮助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情境教育在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一)灵活运用多种情境创设方式

为了确保情境教育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情境创设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物品、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对称”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书本、铅笔等,帮助学生理解对称的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强情境的真实感和互动感,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理解。

(二)鼓励学生参与和表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情境教育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表达,因此,教师应通过问题设置、讨论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课堂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教师的引导,逐步形成独立的数学思维。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分享经验,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差异化需求

在情境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灵活调整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教师应提供不同层次的数学任务和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认知水平上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发展。例如,对于理解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加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在较高层次上进行思考;而对于理解较慢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情境,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数学概念。

结论

情境教育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西师版数学教材为情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路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运用情境教育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全面提升其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俊华, 陈艳萍. 情境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3, 34(2): 54-62.

[2] 王晓敏, 赵玲.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的探索[J]. 现代教育技术, 2022, 41(5): 83-89.

[3] 刘志刚, 杨梅. 西师版教材与情境教育的融合研究[J]. 数学教育导刊, 2023, 42(3):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