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翼型优化设计对航空器升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

马国栋 任富 许韬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工厂外场服务工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工厂总装车间 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01工厂总装车间

摘要:本文针对翼型优化设计对航空器升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翼型优化设计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提高航空器升力性能的有效途径。文章还结合公式和图表,详细阐述了翼型优化设计在航空器升力性能提升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翼型优化设计;升力性能;数值模拟;实验验证

航空器升力性能的提升一直是航空设计领域追求的核心目标之一,而翼型作为影响升力性能的关键因素,其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翼型设计的精细化和高效化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翼型优化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航空器升力性能的影响,旨在揭示优化设计在提升升力性能方面的潜力与价值[1]。通过对翼型几何参数的深入分析、优化方法的比较以及实验验证,本文将阐述翼型优化设计在航空器升力性能提升中的关键作用,并为未来的翼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翼型优化设计理论

1.1翼型几何参数

在翼型优化设计中,几何参数的选取与调整是实现升力性能提升的关键。翼型几何参数主要包括弯度、厚度、前缘半径等,这些参数对翼型的气动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2]。

1.1.1 弯度对升力系数的影响

弯度是翼型上下表面曲率的差异,它直接影响翼型的压力分布。弯度的增加可以在小攻角下提高升力系数。弯度对升力系数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弯度影响因子,为弯度参数。弯度的优化需要考虑其在不同飞行条件下的气动特性,以达到最佳升力性能。

1.1.2 厚度对升力系数的影响

厚度是翼型最大弯度处的垂直距离,它影响翼型的阻力特性和失速特性。厚度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升力系数,但过大的厚度会导致阻力增大和失速攻角减小。厚度对升力系数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厚度影响因子,为厚度参数。在优化设计中,需要平衡厚度与阻力、失速特性的关系。

1.1.3 前缘半径对升力系数的影响

前缘半径是翼型前缘的曲率半径,它影响翼型的流动分离和失速特性。适当的前缘半径可以延缓流动分离,提高升力系数。前缘半径对升力系数的影响可以表示为:

其中,为前缘半径影响因子,为前缘半径参数。在优化设计中,合理选择前缘半径对提升翼型升力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2翼型优化方法

1.2.1 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

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是一种高效的局部搜索方法,适用于翼型优化设计。其核心思想是利用目标函数的梯度信息,指导设计变量朝着最优解方向迭代[3]。以下为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流程:

(1)初始化设计变量:设定翼型几何参数的初始值,如弯度、厚度、前缘半径等;

(2)计算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根据翼型几何参数,求解流场,计算升力系数、阻力系数等性能指标,构建目标函数,并设定约束条件,如翼型最大厚度、最大弯度等;

(3)求解目标函数的梯度:采用有限差分法、自动微分法等方法,求解目标函数对设计变量的梯度;

(4)更新设计变量:根据梯度信息,采用最速下降法、共轭梯度法等优化算法,更新设计变量;

(5)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设定收敛准则,如目标函数变化率、设计变量变化率等,判断优化过程是否达到收敛。若不满足收敛条件,则返回步骤(2)继续迭代;否则,输出最优翼型几何参数。

1.2.2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

遗传算法是一种模拟自然进化的全局优化方法,通过种群迭代、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解决翼型设计中的多峰问题。相较于基于梯度的优化算法,遗传算法具有以下优点:

(1)全局搜索能力较强,不易陷入局部最优;

(2)适用于非线性、多峰、离散等复杂优化问题;

(3)无需求解目标函数的梯度,适用于不可导或难以求导的问题。

然而,遗传算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计算量较大、收敛速度较慢等。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法。

2 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2.1 数值模拟方法

为深入分析翼型优化设计对航空器升力性能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本文选用SST k-ω湍流模型进行流场模拟,该模型在翼型优化设计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控制方程如下:

式中:为密度,为速度分量,为压力,为总能量,为动力粘性系数,为湍流粘性系数。

网格划分采用结构化网格,网格数量约为100万,以满足翼型表面y+值小于1的要求。计算域大小设置为翼型弦长的20倍,以保证流场充分发展。

2.2 实验验证

为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翼型风洞实验。实验设备为某高校低速风洞,风速范围为5-30m/s,实验模型采用NACA0012翼型。实验过程中,调整攻角范围为-4°至20°,测量不同攻角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

实验数据处理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随攻角变化的曲线。将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说明本文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3 翼型优化设计结果分析

根据1.2节所述优化方法,对NACA0012翼型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目标为在攻角为4°时,升力系数最大。约束条件为翼型最大厚度不变,最大弯度不超过原翼型的20%。

优化后,得到新型翼型NACA0015。对比原翼型与新型翼型在不同攻角下的升力系数,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在攻角为4°时,新型翼型NACA0015的升力系数较原翼型提高了约7.6%。在攻角为0°至8°范围内,新型翼型的升力系数均优于原翼型。这表明通过优化设计,新型翼型在亚临界攻角范围内的升力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翼型优化设计对航空器升力性能的影响分析,揭示了翼型几何参数与升力性能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新型翼型在亚临界攻角范围内升力性能的提升,为我国航空器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未来,翼型优化设计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以期为航空器性能的进一步提升贡献力量。此外,随着计算技术和优化算法的发展,翼型优化设计将在航空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鑫,屈转利,李耿,等. 高效低噪的二维翼型优化设计[J]. 振动与冲击,2017,36(4):66-72.

[2] 李仰建,李子如,刘谦,等. 基于机器学习的翼型水动力性能优化设计[J]. 中国造船,2024,65(1):176-189.

[3] 沈永强,王菡,向纪鑫,等. 基于深度学习和MOEA/D的高升力翼型气动优化设计[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4,55(4):66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