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幼儿园教师在教研共同体中获得专业发展的策略

作者

库凤玲

西宁市城西区文苑幼儿园 青海省 西宁市 810000

摘要:教研共同体作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强调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与资源共享。它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和共同发展的平台,使教师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反思、学习和成长。在园本教研中倡导构建教师共同体文化,是幼儿园教研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升保教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本文讲述了构建园本教研共同体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幼儿园教师在教研共同体中获得专业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探索提供实证依据与理论支持。

关键词:幼儿园;教研;共同体;策略

引言

幼儿园教研组作为推动教师学习与合作的重要交流平台,承担着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任。历经多年发展,教研组被赋予了促进教师成长、引领课程改革及教育质量提升的使命。在探索构建关注教师需求的园本教研模式过程中,尝试建立“关注教师需要的教研共同体”。这一共同体被视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研组实践模式、推动教研组变革及教育质量提升的理论指导。因此,幼儿园教研组的建设可借鉴专业教研共同体的核心要素及运行模式,以推动教研工作的变革与发展。

1构建园本教研共同体的意义

1.1深入了解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对于幼儿来说,通过教研,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更加细致地关注到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求,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注重教研工作,才能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开发丰富的资源,为幼儿提供更为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幼儿自身发展规律的园本和班本课程,做好幼儿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1.2加强幼儿园团队文化建设,促进幼儿园整体发展

园本教研共同体的建设,能够使幼儿园真正形成以幼儿为本、以教育为真、以教研为实的崭新幼儿教育教研面貌。园长积极牵头建设幼儿教师园本教研共同体,积极引领和重视教研共同体的实验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打造幼儿园办园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促进幼儿园发展,创建出高质量的品牌幼儿园;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管理层的协调教研能力,转变幼儿园的整体面貌,形成一支团结和谐、善于研究、合作互助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幼儿教师队伍;有利于加强幼儿园团队文化建设,使教师产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加幼儿教师的凝聚力。

1.3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对于教师来说,教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深入研究和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丰富其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升其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通过参与教研,及时相互交流和借鉴学习,能够更好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研可以加速教师的发展,帮助教师形成具有自我个性的教育风格和增长实践智慧,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2幼儿园教师在教研共同体中获得专业发展的策略

2.1注重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主题教研活动是以幼小衔接为载体的联合教研的重要方式之一,围绕特定的主题,整体且系统化地探讨与研究幼小衔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更精细化的角度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优化发展。因此,在具体的联合教研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应针对幼小衔接工作内容进行主题化的构建,并与小学教师共同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深入的教研与探究,以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认知。例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心理状态的转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展示各自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分享所积累的经验。这样,双方教师可以在相互沟通与交流中,更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可能出现的焦虑、紧张情绪,并将这些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疏导幼儿的消极情绪,使幼儿能以积极、进取、乐观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教育新阶段。

2.2完善教师教研制度,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幼儿园教师心灵手巧、思维活跃、能歌善舞、才华横溢,教师们可以应该按照自己的爱好、个性和特长等,自愿、自发地组建非正式的园本教研小团体。幼儿园的管理者要积极宣传开放合作的教研文化,促进教师小团体之间的合作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幼儿园不仅要重视传统的年级组和课程领域小组的团体制度建设,也要积极努力营造基于园本教研文化的合作氛围。幼儿园要建立、完善园本教研共同体正常教研的制度和相关的管理体系来维护园本教研共同体,如科研管理制度、评价奖励机制和园本课题选题的制度。从园长到基层教师,幼儿园要形成自上而下的适合本园发展的常规教研团体管理制度。园本教研制度要尽可能的全面和完善,从园本选题的产生到研讨的时间安排,以及一日活动教学实践的落实、教研教学效果的评价,每个环节都应该有具体、实操性强的制度,避免教师在教研过程中陷入无序、迷茫和混乱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师参与园本共同体教研活动的主动性。幼儿园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科研专家要发挥引导和示范的作用,青年新教师要积极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体。幼儿园也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真正激发教师教研的内驱力,发挥园本科研共同体的作用,真正使各类教师得到专业发展,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得以提高,促进幼儿园园本教研共同体研究效能的实现。

2.3珍视教师个体差异和专业特长,基于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教研方式

第一,情景参与式教研。情景是幼儿学习发生的重要媒介,教育就是要引导幼儿成为情景选择者和情景自主建构者。因此,增进教师对幼儿活动情景的感受和理解,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幼儿。情景参与式教研主要解决一线教学中具有普遍性问题,如班级常规的养成、教师的站位、过渡环节的转化、教学语言等。这些问题多是转瞬即逝的,如果能将园本教研活动放在真实的教育现场开展,教师则能较快地进入到亟待解决的问题情境中。情景参与式教研提倡在情景中进行角色代入,通过亲自操作各类玩教具,再现或模仿一日生活中幼儿与教师互动的情景,感受幼儿的心理状态,反思自身的言行。情景式参与式教研能够通过现场的汇集和提升,帮助教师提炼出更科学和高层次的教育方法,有效提升教师的实践改进能力。第二,纵深聚焦式教研。纵深聚焦式教研以一个亟待解决的真问题为导向,从问题的广度方面去推进问题的解决,通过多样且环环相扣的问题连续体来呈现教研内容的脉络关系,推进教师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在这一教研方式中,每一个教研活动都是独立的,有不同的目标、内容和流程。但每一个教研活动又是纵向关联的,它们既是上一个教研活动的延续和递进,也是下一个教研活动的生成基础。纵深聚焦式教研使教研活动的目标更加明确,其所采用的分步解决方法,可以降低问题的研究门槛,使教师在不断解构与建构的行动过程中获得专业的内在成长。

结束语

幼儿园教师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其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填补入职后继续教育的空白,还能使教师更加明确幼儿教育改革的要求。为此,在探索创建关注教师需求的园本教研模式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尝试构建“关注教师需要的教研共同体”。通过参与灵活多样的教研共同体及其活动,实现专业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晓滢.浅谈幼儿园教师在教研共同体中获得专业发展的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2021(03):43-51.

[2]程昱华.浅谈幼儿园教师在教研共同体中获得专业发展的策略[J].江苏教育,2022(22):47-48.

[3]刘宇.浅谈幼儿园教师在教研共同体中获得专业发展的策略[J].幼儿教育,2012(12):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