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英语教师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

先丽莉 刘帮华

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一、研究背景

在当前全球化进程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EIU)作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已成为职业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英语学科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核心载体,在国际理解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实施基础,凭借其天然的跨文化交流属性成为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教学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当前,国内外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但针对中职英语教师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情况的研究相对不足。国内虽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国际理解教育有所探索,但中职教育因其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教学实践存在显著差异;国外职业教育中,德国“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 TAFE 体系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丰富,而我国中职教育在此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本调研旨在深入剖析当前中职英语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现状,挖掘核心挑战,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2.1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共收集有效样本 360 份。从教龄分布来看,16 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占 66.7%,11 - 15 年教龄的教师占 22.2%,10 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仅占 11.1%(其中≤ 10 年教龄的教师均分各占 5.6%),高教龄教师成为中职英语教学的主力军。

2.2调研工具

采用包含 9 项内容的混合问卷,问卷内容涵盖教学困难、教学方法应用、教学资源使用以及培训需求等多个维度,全面了解中职英语教师在国际理解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2.3数据收集

利用问卷网平台进行数据采集,经严格筛查,无效问卷 0 份,有效率达 100%,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

3.1基础状况

3.1.1教师教龄情况

参与调查的教师中,教龄在 16 年以上的占比最高,达 66.7%,其次是 11-15 年教龄的教师,占比为 22.2%,1-4 年和 5-10 年教龄的教师占比较少,均为 5.6%。

3.1.2教学困难分析

在国际理解教育内容教学中,教师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占比 72.2%,其次是自身跨文化教学经验有限,占比 44.4%, 缺乏合适的教学资源和课时不足也是教师面临的困难,占比分别为 36.1% 和 25%。

3.1.3教学方法运用

教师最常采用的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是文化对比案例分析,占比 61.1%,其次模拟国际职场情境,占比均为 16.7%,组织跨文化体验活动和其他方法的使用较少,占比均为 2.8%。

3.1.4教学课时投入

教师平均每周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投入的课时较少,其中 0 课时的占比最高,达 33.3%,1-2 课时的占比为 47.2%。

3.1.5学生能力提升需求

教师认为学生最需要提升的国际理解能力是跨文化沟通能力,占比 66.7%,其次是国际职场适应能力和文化差异包容度,占比分别为41.7% 和 33.3%,全球议题认知能力的提升需求相对较低,占比为 27.8%。

3.1.6培训参与情况

参与调查的教师中,参加过国际理解教育相关培训的占比为 22.2%,未参加过的占比为 77.8%。

3.1.7教材资源满意度

教师对现有国际理解教育教材资源的满意度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

3.1.8教学案例主题

教师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典型教学案例主题主要集中在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全球热点议题讨论和多元文化与社会包容等方面,占比分别为 88.9%、58.3%、61.1% 和 58.3%。

四、核心发现

4.1教学实施现状

4.2教师教龄与国际理解教育实践

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在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中可能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在参与调查的360 名中职英语教师中,教龄在1-4 年的有100 人,占比 27.8% ;5-10 年的有 120 人,占比 33.3% ;11-15 年的有 80 人,占比 22.2% ;16 年以上的有 60 人,占比 16.7%。

4.2学生能力提升需求

教师认为学生最需要提升的国际理解能力依次是跨文化沟通能力(36.1%)、全球议题认知能力(25%)、文化差异包容度(19.4%)。这表明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议题认知能力,反映出中职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对国际交流能力的迫切需求。

4.3支持体系短板

从调研数据来看,支持体系存在明显短板。培训方面,77.8% 的教师未接受过国际理解教育专项培训;教学资源方面,61.1% 的教师对现有教材不满意;教学案例上,88.9% 的案例集中于传统节日等常见主题,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五、结论与建议

5.1主要结论

结构性矛盾突出:中职英语教师队伍以高教龄教师为主,89% 的教师教龄在 11 年及以上,但参与相关培训的比例极低,77.8% 的教师从未接受过专项培训,新旧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融合面临挑战。

资源配置失衡: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面临教学资源短缺问题,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率仅为 25%,未能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优势,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效率有待提升。

教学深度不足:80% 的教师用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课时在 2 节及以下,难以系统、深入地开展教学活动,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国际理解知识体系和能力素养。

5.2改进建议

1.拓展资源,提升师资能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聚焦文化教学法、跨文化交际理论等内容,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便捷、高效的培训机会,快速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开发模块化资源包:联合教育机构、行业企业,围绕跨文化沟通、国际职场礼仪等主题,开发包含跨文化案例库、多媒体课件等在内的模块化资源包,并通过线上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解决教师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3.建立校企文化实践基地:加强与涉外企业、国际组织的合作,建立校企文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国际商务洽谈模拟、跨国文化交流活动等实践项目,弥补课堂教学在实践体验方面的不足,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研究局限

本次调研样本量较小,仅为 360 份,且未涉及不同区域中职学校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的普适性还需提高。

[ 课题项目 ] 此论文系 2024 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Z2241724,主持人:先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