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翁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路径研究
陈莉 邓雪梅
四川省蒲江县蒲江中学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2 年版)》 以下简称 新课标 建议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和支 色资源。[1]“了翁文化”起源于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魏了翁,作为 所鹤山书院,讲学授徒,著书立说,促进了宋代新儒学的传播,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为主线,深入挖掘“了翁文化”的深刻内 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路径,不但有助于推动思政课起到铸魂育人的重要作 而且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一、“了翁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意蕴
研究“了翁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首先需要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明确“了翁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意蕴。
1. 以家国情怀增强政治认同
家国情怀是“了翁文化”最重要的精华部分,是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伦理基础和情感状态。魏了翁严厉地批判了为追求功名利禄而求学的功利主义倾向,鼓励人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提倡个人应当为国家、人民服务而读书,将个人的道德完善升华为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将“了翁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铭记于心,并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认同感。总之,“了翁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既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筑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增强立德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以修身明德提升道德修养
魏了翁的修身明德思想根植于南宋理学思想,既继承了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又结合了心学的“养心、静性”智慧,形成“理气合一”的辩证统一体系。一方面,他提出“心统性情”的修养方法,重视通过反思省察自我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他坚决反对忽视实践的道德修养方法,强调实践对于修养的重要意义,并且以切实行动积极推动教育实践,如在鹤山书院开设边防策略分析、农业生产等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实干型的人才。将“了翁文化”中的修身明德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能强化道德修养的文化根基,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小事中践行诚实、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积极践行实践育人的教育模式,提升价值引领的实效性。
3. 以传统礼法赋能法治观念
魏了翁提出“道法相辅、民与天一”的法学思想,他认为德治与法治是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内涵。首先,魏了翁强调礼法皆于本理,是自然秩序和社会规范的内在要求,也具有引导人回归本善的教化作用。其次,他主张重振周礼,以儒家礼法重建社会价值体系,维系家庭和社会等级秩序。再次,在社会现实上,针对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他提出利用礼法培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最后,在实践上,他创办鹤山书院,以礼法教育培养士人才,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使人明礼知法、修身齐家。诚然,魏了翁的法治思想中的道德教化、礼法实践是培育法治素养的重要文化资源,为初中生的法治观念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法治积极性。
4. 以书院规约涵养健全人格
“教育是真理之光的引导, 列书院规约旨在健全学生的人格。一方面,他重经义之学,强调 的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求学的目的——“求仁”“明人伦 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行合一,以激发学生的道 范,包括交往礼仪、言谈举止、衣着服饰等细节,并要 常行为规范。因此将“了翁文化”书院规约中的符合 明德、守德、
,有助于学生培养健全人格,以乐观 极应对生活中的磨难和挫折,这对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铸魂育人 积极的推动作用
5. 以责任担当培育责任意识
魏了翁一生所体现的核心精神之 就是深沉厚 担当。他身处南宋内忧外患之际,始终以天下为己任,无论是作为学者 勤政爱民,都贯穿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将“了翁文化”中的责 健全的“责任意识”素养具有深刻的契合价值与时代意义。 对家庭负责”的要求相契合;其“经世致用”的社会责任 感培养提供本土化案例;其“心系天下”的国家民族责任情 契合;而其“知行合一”的责任践行,更能帮助学生超越自我中心, ,在课程中实现从基本责任到“大我”奉献精神的境界升华。
二、 “了翁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路径
1. 挖掘文化精髓,找准契合支点
将“了翁文化”融入初中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和评价标尺,深入梳理和挖掘“了翁文化” 翁文化”的起源、核心精神,发掘书院规 大素养紧密关联、体现中华文化共性 承核心思想理念的教学中需要历史上人物作为教 与育人实效的教学支点。找准契合支点是关 材主题自然融入。在讲授“家庭亲情”“ 入了翁文化中的生动故事、典型案例,作为情境 ,融入的过程中需注意,价值引领为先,对了翁文化 ,摒弃不合时宜的糟粕。
2. 巧设课堂情境,创新教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这为我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了翁文化提供了重要指导。要使“了翁文化”有效赋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活动型课堂。首先,采用议题式教学。通过采用议题式教学,教师设计与“了翁文化”相关的议题,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中与同学们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知识等。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议题的选取是议题式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挖掘教材与时政资源中的素材,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背景以及社会情境来设计议题。比如,结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计议题“从魏了翁尊师看如何与老师有效沟通”,课前,学生利用查阅资料、参观鹤山书院遗址等方式,挖掘魏了翁求学时“筑室授徒”“徒步拜师”等尊师故事。课中,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古人尊师行为与现代师生互动的联系,进而总结有效沟通策略。其次,利用情境式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式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真实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行动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比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八课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中,设计美德传承人的穿越活动,分析魏了翁“弃官奉母”史实,开展以“当代孝道是否必须牺牲个人发展?”辩论赛,一方以魏了翁的选择为论据,强调孝道中奉献与牺牲的价值;另一方则结合现代社会资源与科技发展,提出兼顾个人发展与尽孝的创新方式,如远程关怀、社区互助养老等。通过一系列真实的活动助力学生成长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3. 拓展实践活动,深化知行合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仅要 外实践活动的优势,将课程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社区志愿服务 翁文化”的理解,并积极参 课所讲授的内容相关的社会调 责任与角色同在的教学中,教师布 方文献,收集魏了翁在为官、 地访谈、整理史料,不仅能认同魏 为家庭成员、学生、公民等不同角色的责 框学习成就梦想的教学中,教师组织 摩书院建筑布局、研读魏了翁治学名言, 精神;随后分组完成调研报告,分析古今学习的异同 融入初中学习生活。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既能 育道德修养与责任意识,真正将“了翁文化”从课本知识转为行为自觉。
4. 完善多元评价,彰显育人成效
对了翁文化融入路径的多化评价方面主要是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和观察、访谈等方式依托各类比赛、课堂参与度、社团活动组织与参与情况、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表现、社会实践中的行为等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定性评价,课堂上的发言和活动参与次数等进行定量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收集信息主动性、创作能动性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了翁文化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终结性评价,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育人成效。
在学习过程的评价方面以了翁文化主题班会课”话经典,说责任“为例,学生以组为单位自选魏了翁的经典诗词作品如《醉落魄 . 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水龙吟 . 登白鹤山》、《观南堤》等结合责任意识进行演讲比赛,采用学生自选裁判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从表现力、服装、对了翁文化理解等角度出发,分别设计了最佳风尚奖、最具舞台新星奖、最佳创意奖,通过这个活动学让生共情了翁先生忧国忧民的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帮助学生牢固爱国情怀、培育责任意识。在这个过程中需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进行定量评价,收集课后感作为形成性评价。同时把家长与社会评价纳入到量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中来,例如 1. 使用问卷星进行了翁文化与德育的社会实践和关于魏了翁了解情况的问卷调查(如图 1),实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了翁文化后对了翁文化的兴趣和态度变化。并利用家长会、家长访谈,收集家长对学生在家践行“了翁文化”中有关中华传统美德“孝”的情况进行评价,在家校共育中促了翁文化传播与落实。2. 通过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 例如在霖雨学堂参与志愿者活动时,从是否能够向他人宣传了翁文化的价值内涵,是否有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性以及在参与时能否有能动性进行评价(如图2)。

终结性评价以成果评价为主。例:组织学生以班、年级、学校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通过组织班级了翁文化书法和布置评比(如图3)、了翁文化诗创活动(如图4)、了翁校园艺术节节目表演(如图5)、了翁祭拜仪(如图 6)、手抄报(如图 7)等形式展示“了翁文化”学习成果,并邀请了翁文化研究专家、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等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 7

通过开展各类学习和展示了翁文化的活动,学生对了翁文化的认同度明显加深,学习了翁文化的兴趣也显著提高,对了翁文化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主动积极宣传了翁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将了翁文化通过不同的活动与形式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深挖其道德教育资源不仅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还能对地方优秀特色文化的传播起到助推作用,有益于实现优秀文化传承与现代德育教育的有机统,落实育人实效。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探讨与实践,为了翁文化中的优秀德育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持续注入新的活力,焕发地方文化育人光彩,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道德品质的新时代青少年出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习近平.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3.
[3] 沈艳芳 .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开展社会实践学习活动研究 [J]. 教育进展 , 2024, 14(10): 574-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