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项目学习的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活动设计的教学策略
胡萍仪
佛山市顺德区杏联初级中学 528325
引言
基于微项目学习的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活动设计是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融入具体的、小型的、有真实意义和成果导向的项目任务中,让学生“做中学”“用中说”,让口语交际学习,从孤立的“知识点”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载体”,助力学生在沉浸式实践中实现语言运用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有效地落实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一、精准定位,设计“微”而有“力”的项目任务。
紧扣课标学情,让训练富有针对性。
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课堂,微项目的设置是否合理及富有针对性,是口语交际活动设计有效与否的关键。为了设计出有效的微项目,我们教师得深入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对初中各学段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只有认真研读课标要求,才能让教师有效设计任务。同时,除了研究课标外,我们还得精准分析本班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兴趣点和薄弱环节等来设计微项目,这样才能让训练更有针对性。在九上“口语交际·讨论”的学习中,教师结合课标要求:能理解讨论的核心概念,能掌握讨论的规则与技巧;及本班学生不爱说的特点,设计了“校园痛点我来改”的微项目。这样的微项目很好地激活学生,让学生能为自己的实际关心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为此教师设计的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近,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贴合。这样的微任务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九上口语交际活动“讨论”中,我们设计了“校园手机管理政策听证会”“人性善恶哲学思辨擂台赛”及“班干部轮流制利弊协商共识建构工作坊”等活动。这些活动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更容易有话可说。
二、过程引导,强化交际能力在微项目中的实践。
1. 活动驱动,嵌入关键能力训练点。
部编版教材编排的每一个口语交际专题,都包含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用以讲授口语交际活动的基本原则。基于微项目学习的口语交际活动设计,要以活动来促使学生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理解并总结不同口语交际专题应遵循的原则跟技巧,实践中实现语言运用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在项目启动的阶段,要呈现具体的情境任务。例如在“口语交际·讲述”的学习中,笔者设计了“闪亮的名字——2024 最美杏联人。”的微项目活动。项目启动时,就用大屏幕呈现情境:“‘杏联之声’广播站正在策划‘闪亮的名字——2024 最美杏联人’系列节目,意在通过事迹讲述、人物访谈等形式,展现全校师生积极奋进的良好精神风貌。现面向全校师生征集稿件和素材,听大家讲述校园里那些最美的故事!”这个具体情境中,已经把两大交际训练点“人物事迹讲述、人物访谈”嵌入其中,在投影时要重点标注,让学生关注。
提供支架,让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组织口语交际活动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支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有所获。例如在“口语交际·讲述”的学习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表格支架”跟“策略支架”两种支架形式。“表格支架”明确了角色的分工,限定讲述跟访谈时间,并规定了讲述人物事迹跟访谈的内容要用文字记录下来。策略支架明确了各人员的具体任务及注意事项,如组长负责统筹全局;讲述者讲述时要紧扣主题,用事实来说话;记录者要言简意赅地记录讲述的情况等。有了学习支架的支撑,整个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得以更加顺利地完成。
3. 适时引导,教师实时提供支持跟帮助。
基于微项目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师是跟要紧跟学生步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 有针对性地灵活给予孩子帮助跟指引。当学生在展示时由于紧张陷入沉默时,我们教师要耐心鼓励;当学生毫无主题地讲述或讨论的时候,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回归话题上。在“口语交际·即席讲话”的学习中,当学生讨论什么才算真正的中国脊梁时,我们教师不防引导孩子组织“直播带货算不算新时代的‘脊梁’”辩论,引导学生从文本延伸到现实议题。
三、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能力发展。
1.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是反刍的过程,宜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是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在项目各环节,如讨论、采访等中的口语交际表现,利用口头评价、评价量表和观察表等工具数据收集及指引。终结性评价是在学习阶段结束时,为判断学生最终学习成果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如评定等级,评奖等。在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宜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更容易使学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 , 及时进行反思与改进,促进学生更好的自我提升。
2. 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注重反思与迁移。
评价的主体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应采用多个主体评价的方式,评价的人可以是教师、学生或家长等。初中的学生处于自我认知的发展期,可以多采用自主评价。学生自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照评价量表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进步与不足。同伴互评是促进互相学习。教师评价中,教师应综合过程表现和最终成果,给予全面具体的反馈,突出优点,指出改进方向。在交际的过程之中,多让学生自我反思,这是学生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学生在反思自我的同时,又锻炼了他们客观的分析能力,阐述的表达能力。所以,在每个微项目结束后,必须安排专门的反思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我在这个项目中运用了哪些口语交际技巧?哪些做得好?哪些还需要提高?这次学到的技巧,可以应用到哪些其他场景中?
结束语
基于微项目学习的口语交际活动设计不是单纯的对口语交际知识的学习,而是通过具体情境创设,开展活动与科学评价,实现“学中做”“学用结合”,实现从课堂走向生活的能力迁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04)
[2] 张颖颖 .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D]. 青海师范大学,2023
[3] 鞠文雪,孟凡珍.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探析[J]. 教育教学改革论坛,2025
[4] 何玲 . 情境认知视角下初中语文口语交际 [D] 教学策略研究 . 西南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