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寄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功能探析
许祺瑞
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景德镇 333403
一、引言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在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在不同时间段多次通过各类会议、书信等方式,与广大的青年隔空对话,期待青年一代能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2] 的新时代好青年,激励他们为国家、民族的未来不断奋斗。
习近平青年寄语是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展现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即将广大的青年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对他们关心爱护、充满信任和严格约束,是习近平青年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又一次相融合。习近平青年寄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青年人的思想和三观,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二、习近平青年寄语的特点分析
一方面,它具有显著的中国古典的气息,能够凭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和接地气、现实的例子来进行说服教育。另一方面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核,在寄语里无一不闪耀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智慧光芒,以此来加强青年人的理想信念。
(一)在内核上:坚持用习近平青年观立德树人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3] 习近平青年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对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做出的科学理论回答,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为谁培养青年、如何培养青年的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青年寄语是最新鲜、最具有活力的号召,朝着党和国家将来发展的路径进行深刻地探索,着眼于对新时代年轻学生使命和责任的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内核。
(二)在主题上:深情期待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寄语的提出“从‘五点希望’到‘八字真经’,从‘十六字诀’到‘四点要求’,字字珠玑、句句箴言”[4]。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的历史方位,对青年的寄语阶段性的更新,显示出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地将中国青年与新时代发展任务相联系。明确了当今中国青年发展的远大前程,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5]。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帮助青年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并为青年提供精神力量,补足“精神之钙”。“号召青年不仅要立志,还要立大志、立远志、立恒志,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6]
(三)在表达上:善于用典、平易近人、贴近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表达上通俗易懂,这是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有长期的基层工作实践经验,从而能够灵活运用理论和经验,加上真情实感,感染年轻人。同时能够积极对中华优秀文化创新性转化,热情地向青年学生展现理念。其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灵活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精炼语句,用先人的典故来委婉表达自己对于青年的期望,例如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与师生进行交流时,引用《淮南子·兵略训》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来鼓励中国广大的青年学子,希望青年能够自己了解自己,自己挖掘自身发展的潜力,成为祖国栋梁人才。
三、习近平青年寄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习近平青年寄语的理论人文价值
习近平青年寄语中蕴含着许多人文典故。例如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借用了《管子·牧民》中“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其中强调道德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个人没有道德是无法在世界里难以生存,国家和民族在没有道德的情况下难以繁荣,甚至有灭绝的危险。
“做人之道”需要不断的自我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经典,教育广大青年不断提高个人道德修养,逐步养成以身作则治国的政治道德。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多样化,竞争压力的加大,社会上各种急躁、浮躁的现象层出不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告诉年轻人要修身养性,淡泊名利,面对干扰和诱惑要冷静,不动不退。自我修养需要决心。精神意志具有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修身养性历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一个人有了坚定的志向,他才能顽强不懈地战斗,不怕困难和危险,不屈不挠,更加沮丧,更加勇敢,“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人,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习近平总书记介绍这些人文经典,是为了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基因,树立远大的理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共同的中国梦,马不停蹄,一往无前。
(二)习近平青年寄语的时代创新价值
一方面,积极改变教育价值的研究路径。与国外相比,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路径正在拓展,由社会理论化到强调以人为本,前者社会理论化过分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社会做贡献,后者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习近平青年寄语是建立在中国实际发展要求之上,对于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创新性转化,是新鲜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理论发展,是在中国的土壤里,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部分的创新性发展。所以,从这两个层面相结合,深入探寻习近平青年寄语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价值,从某种意义上,也加快了我国教育学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研究的节奏。
(三)习近平青年寄语的高校实践价值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习近平青年寄语紧密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新问题,尊重年轻学生的主体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从“是什么?”“怎么样?”以及“如何做?”三个层次,展现对中国青年的要求。而具体提出核心价值观,作为年轻学生的各方面提出一定的具体期望,为年轻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帮他们树立好正确的三观。
习近平青年寄语具较强的实践价值,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从现实社会的实践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发现了青年在社会发展前景中的重要性,整体上加大了党作青年思想工作的力度,落实到各个学校就是开展各类团课、团建活动以及各个网络大学生课堂等形式,贯穿了大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个身心发展规律,以此来协助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尤其是在思政课上能够出新出彩,例如部分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红色故事会、雷锋月活动等。
四、习近平青年寄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个体功能:完善个体,追逐理想
一是先锋模范功能,即在寄语中显现的中国青年身上的品质与精神风范,可以帮助新时代青年树立良好的榜样。纵观习近平青年寄语当中,最鲜明体现先锋模范带头功能的是自强不息精神:严格的自律和对人的高度关怀。中国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在人们的劳动中逐渐积累和形成的。例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在打倒“三座大山”的历程中,不断积累革命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闪现出许许多多少年英雄的光影,展现着少年自强不息的坚定气魄。随着时间推移,党带领人民穿过一条又一条的急流,社会主义发展至今,我们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更加重视对于先锋模范的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寄语中多次提到刘胡兰、王继才、嫦娥团队、神舟团队等先进事例,频繁引用先锋人物,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模范功能,让青年一代走近青年英雄,激励青年人让青春绽放成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模样。
二是价值引导功能,即寄语内容能向公众传达正确的主流思想,发挥举旗帜,团结思想的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意味着民族复兴开启了曙光,并且在飘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团结我国各族人民,坚定党的领导,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机遇和挑战总是密不可分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无论是党遇到的四大风险,还是个人遇到的五大主义的和错误观念的影响,都在试图侵犯我国青年的思想意识。青年是人一生当中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对青年寄语帮助青年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在他们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系好人生的第一枚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冰雪健儿的回信中强调“希望你们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在寄语中对我们的广大中国青年提出前进的方向,点明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属于青年,引导当代青年走上光明大道。
三是心理影响功能,即寄语内容积极、科学、有教育意义,帮助青年调整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在习近平青年寄语中,心理影响功能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孕育积极向上,不畏艰险的精神世界,以此激励个人,另一方面,了解国家和个人在革命发展史上的积极正能量的记忆,提高个人自信心,积极适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过去 50 年里,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超过了过去3000 年的总和”[7],我国社会逐渐富强的背后,是无数人民的汗水付出,同样人民在这个社会劳动当中,心理上也受着各方面冲击,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处于青年这一人生阶段的人群精神总体受到的压力最高,成为各阶段压力之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当今青年人的心理状态,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寄语广大青年,先是高度赞赏我们中国青年在面对凶猛的疫情之下的无私奉献,继承发扬老一代人优秀传统,“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再循循善诱开解青年面对新问题情势下,焦虑不安的内心,相信任何问题都不能阻挡我们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
(二)群体功能:和谐社会,强国复兴
一是政治稳固功能,促进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从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出发,意识形态对稳固政权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从党的传统来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是一项优良的传统,也属于一项重要工作方针。尤其在当今社会思想观念呈现多样化,为维护社会稳定,执政党通需要大众灌输主流意识形态,维护社会统一团结的思想基础。而这样变化多样的形势,与意识形态领域相互对应,“和平演变”的斗争越发激烈,面临的各类挑战也是层出不穷。中国的年轻一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力赛”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一棒,习近平青年寄语为此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与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寄语青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8],思为根,想为本,为青年理想信念养成,点明正确的方向。
二是经济“强心针”功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正确的教育资源。习近平青年寄语的经济功能,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发挥其作用,而是间接通过思政教师,借助思政课平台。而发挥功能中,习近平青年寄语就借助思政教师作为整合,以思政课为媒介,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极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道德责任感,明确青年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最终目的,是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就提出“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而人才的核心首要是政治道德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与广大青年分享自下乡插队的经历,强调勤奋学习是青春远航的动力,增长本领是青春搏击的能量,这就要求青年要有信念、勇气和决心。因此,习近平青年寄语为当前经济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注入了优秀的教育资源。
三是文化传承功能,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沿着历史的河流累积。文化的内容多样,不仅包括人的意识形态如价值判断等部分,还包括一些不属于人的意识形态,正如当代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所说,“对传统社会稳定的主要威胁不是外国军队的入侵,而是外国思想的入侵。印刷品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超过了军队和坦克。”[9]。
西方在进入信息时代时,早早开启了和平演变政策,用各类文化产品传达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我们要重视促进自身历史文化发展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强大的优秀的传统知识和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8]。而习近平青年寄语一定程度上也是以文化作为媒介进行的表达的,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继承和创新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蕴含着强大的文化传承功能,习近平青年寄语也同样闪烁着闪耀的文化光芒。
参考文献
习近平. 论党的青年工作[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3] 刘煜昊 , 张文雅 . 马克思文化交往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J]. 理论学刊 ,2015(11):33-38.
[4] 新华社特约记者 . 在新时代党的阳光照耀下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青年和青年工作纪实 [J]. 中国共青团 ,2018(07):68-73.
[5] 习近平 .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N]. 人民日报 ,2013-05-05(2).
[6] 杨婉玲 , 刘栋 , 李清明 .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观的逻辑探析 [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27(01):13-18.
[7] 齐彪 . 让思想跟上时代步伐 [J]. 中国纪检监察 ,2020(19):32-34.
[8] 陈甜甜 . 五四精神培育当代青年的信念、创新、使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J]. 学理论 ,2020(02):111-113.
[9] 周平 .“亨廷顿之忧”发出了一个严重的警示 [J]. 思想战线 ,2017,43(05):68-79.
作者简介:许祺瑞,2002 年 2 月生,男,白族,湖南桑植人,景德镇陶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