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数智化保护与利用研究
苏芷晗
集美大学 音乐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
一、引言
原中央苏区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留存了大量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些资源是革命历史的见证,承载着独特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借助数智化技术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成为了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传承红色基因的关键课题。
二、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原中央苏区涵盖江西南部、西部等广大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红色旅游资源。从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兴国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到古田会议会址等,这些资源包括革命旧址、纪念场馆、烈士陵园等多种类型。它们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王金伟在《红色旅游蓝皮书: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1] 中指出,红色旅游资源是“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的特殊文化资源,其保护与利用需要兼顾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这一论断精准概括了原中央苏区红色资源的本质属性,也为其后续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核心原则。
这些资源分布广泛但部分资源因年代久远、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等因素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坏风险。随着旅游需求的增长,传统的保护方式和利用模式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数智化技术的应用成为必然趋势。
三、数智化技术在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作用
(一)数智化保护的优势
数智化技术为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通过 3D 扫描、无人机测绘等技术,可对原中央苏区的革命旧址进行全面扫描,获取其三维数据,建立数字模型。这不仅能完整记录资源的现状还能在资源遭受损坏时依据数字模型进行修复。黄永林在《数字技术时代的非遗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2] 中提到,数字技术能实现文化资源的精准留存与动态修复,这种技术逻辑同样适用于红色旅游资源的数智化保护实践。
物联网技术在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中作用关键。姜师立在《京杭大运河遗产监测技术与应用》[3] 里提及:可借由传感器构建综合监测体系。原中央苏区可借鉴此经验安装温湿度、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像监测大运河遗产那般实时把控文物保存环境。一旦环境数据异常系统迅速预警,防止资源因环境恶化受损,保障资源长久留存。
(二)数智化利用的价值
这些技术可让游客突破时空限制获得更丰富的感官体验。在原中央苏区的红色旅游景区利用 VR 技术重现古田会议召开时的场景,游客戴上 VR 设备,仿佛置身于当年的会议现场能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氛围。《红旗漫卷江西》[4] 中,朱虹曾强调江西红色资源需以创新形式唤醒历史现场感,这种理念正通过此类数智化手段在苏区红色旅游中落地实践。
大数据技术可对游客的旅游行为进行分析,了解游客的兴趣偏好和需求,从而优化旅游线路设计、丰富旅游产品。例如通过分析游客的游览轨迹和停留时间,发现哪些景点最受关注进而针对性地增加讲解内容或互动项目。李云鹏、晁夕、沈华玉在《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5] 中指出,游客行为数据的深度挖掘是实现旅游服务精准化的核心,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的数智化升级正可依托这种数据驱动模式提升体验质量。
四、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资源数智化保护与利用的现状
(一)保护方面的进展与不足
近年来,原中央苏区部分地区已开始尝试数智化保护工作。如瑞金对部分重要革命旧址进行了 3D 扫描,建立了数字档案。但从整体来看,数智化保护的覆盖范围较窄,很多偏远地区的红色资源仍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查和记录方式。由此可见数智化保护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已开展的数字化工作精度不够、数字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足,难以满足后续保护和利用的需求。
(二)利用方面的探索与局限
在利用方面,一些景区开发了线上虚拟展馆,通过图片、文字和简单的视频展示红色资源。但这些线上平台互动性较差,缺乏沉浸式体验,难以吸引游客深度参与。
部分景区引入了智能导游设备,但功能较为单一,主要提供语音讲解服务,未能结合游客需求提供个性化推荐。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充分挖掘游客数据的价值,无法为旅游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五、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资源数智化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一)完善数智化保护体系
扩大数智化保护的覆盖范围对原中央苏区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排查,制定分批数字化保护计划。按照《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保护》中提出的“高精度、全要素”原则,采用先进的 3D 扫描和建模技术,确保数字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可以建立统一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以实现各地区数字档案的共享和互通,解决区域间技术应用不均衡的问题。
加强智能监测系统建设。在重点资源区域布设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光照、振动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至管理平台。当参数超出安全范围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措施。
(二)创新数智化利用模式
提升线上平台的体验感。运用 VR、AR 技术打造沉浸式虚拟游览场景。如在古田会议会址景区开发 AR 导览系统,游客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特定区域就能看到当年会议场景的虚拟重现、听到相关历史介绍。
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游客数据分析中心。对游客的年龄、性别、游览偏好等信息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开发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如面向青少年的红色研学体验项目结合VR 技术设计模拟红军长征的互动游戏。
六、结论
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数智化保护与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传承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虽然在数智化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技术应用不均衡、利用模式单一等问题。通过完善数智化保护体系、创新利用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等措施可有效提升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资源数智化保护与利用的水平,让红色资源在数智化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 参考文献]
[1] 王金伟 . 红色旅游蓝皮书: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
[2] 黄永林 . 数字技术时代的非遗保护与经济文化发展 [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
[3] 姜师立. 京杭大运河遗产监测技术与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4] 朱虹. 红旗漫卷江西[M]. 三环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2023.
[5] 李云鹏、晁夕、沈华玉. 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化[M].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3.
基金项目:2025 年省民政局课题“原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数智化保护与利用研究”结题成果。(课题号:51)
作者简介:苏芷晗,女,音乐学专业的 22 年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红色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