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PDCA 循环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作者

员鑫磊 王圣东 于露

泰安泰山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271000

1 引言

建筑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及使用功能,优质的施工质量是确保建筑项目成功的关键。然而,传统施工质量管理往往存在计划不充分、执行不到位、检查流于形式、整改不彻底等问题,难以实现质量的动态控制与持续提升。PDCA 循环作为一种系统化的质量管理工具,以其闭环控制和持续改进的特点,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方法论。通过实施PDCA 循环,施工企业能够实现从质量目标设定、施工过程控制、质量检测到问题整改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2 PDCA 循环质量管理方法概述

2.1 PDCA 循环的内涵

PDCA 循环,又称戴明环,由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阶段组成,是一种强调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计划阶段制定施工质量目标和具体措施,执行阶段落实计划内容,检查阶段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估,处理阶段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纠正与改进,循环往复,实现质量的不断提升。

2.2 PDCA 循环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优势

PDCA 循环通过规范流程和反馈机制,实现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控,避免了质量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它不仅强调事前预防,更注重事中控制和事后改进,使质量管理贯穿施工全过程。此外,PDCA 循环促进多部门协调与信息共享,提升了施工团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是实现高质量建筑施工的重要保障[1]。

3 PDCA 循环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3.1 计划阶段(Plan)

在施工质量管理的计划阶段,施工单位需要结合设计文件、行业规范及业主具体需求,明确项目的质量目标,确保质量管理工作有明确的方向和标准。首先,应编制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内容涵盖关键工序的控制要点、质量验收标准、资源配置方案及潜在风险的预防措施,确保各环节有章可循。该计划不仅要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要求,还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计划阶段需明确质量管理责任体系,划分职责,落实责任人,确保质量管理工作层层传导[2]。

3.2 执行阶段(Do)

执行阶段是将计划落实到具体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施工班组需严格按照制定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开展工作,确保每一道工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现场管理应强化材料进场检验,保证所有使用材料均达到质量标准,杜绝劣质材料进入施工环节。同时,工序验收制度应严格执行,每个工序完成后均需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防止质量隐患叠加和传递。施工过程中,应实时记录施工进展、材料使用、环境状况及工序验收结果等数据,这些数据不仅为后续检查提供有力依据,也便于质量管理人员动态掌握现场质量状况。通过执行阶段的规范操作和细致管理,能够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发生,保障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3.3 检查阶段(Check)

检查阶段是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监督和评估环节,旨在确保施工质量符合预定标准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施工单位应组织专业质检人员对施工过程及已完成部位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排查关键节点和易出现质量隐患的工序,保障施工各环节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同时,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抽检,确保检查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为了提升检查效率和精准度,施工单位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与分析,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及时识别质量异常和风险点。检查结果应形成详细报告,明确质量达标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整改和改进提供依据。通过科学的检查机制,施工质量管理得以动态监控,确保项目质量持续向好[3]。

3.4 处理阶段(Act)

处理阶段是基于检查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质量问题和推动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针对检查阶段发现的隐患和不合格项,施工单位应迅速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和具体措施,组织相关人员集中力量进行问题整改,确保所有质量缺陷得到彻底解决。整改完成后,应安排复检,确认问题整改效果,防止同类质量问题重复发生。同时,施工单位需总结施工过程中暴露的质量管理不足,结合实际经验优化质量管理流程,完善施工标准和操作规程,提升体系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及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强化质量意识和技能,形成质量持续改进的良好机制。通过处理阶段的闭环管理,不断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实现施工项目质量的稳步提升和质量目标的有效达成。

4 实践案例分析

某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充分应用了 PDCA 循环质量管理模式,以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在计划阶段,项目管理团队结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制定了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明确了各关键节点的质量目标和验收标准,涵盖结构工程、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等多个专业。团队组织了多轮质量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操作规范。执行阶段,施工班组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强化材料进场验收和工序验收,重点控制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模板安装等关键环节。现场设立质量巡查小组,实时监督施工过程,确保作业符合规范要求。

施工过程中,施工记录和检测数据及时录入质量管理系统,为后续检查和分析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施工质量的可追溯性 [4]。

在检查和处理阶段,项目质检人员开展了多次全面质量检查,结合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抽检数据,对发现的隐患和质量偏差及时反馈至施工团队。针对存在的模板变形、混凝土强度不足等问题,迅速制定整改方案,组织专项整改小组落实整改措施,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检确认,确保问题彻底解决。通过 PDCA循环的闭环管理,项目实现了施工质量的持续提升,结构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 98% 以上,重大质量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项目管理团队总结经验,优化了质量管理流程,完善了培训和考核机制,为后续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管理模板和技术支持。整体来看,PDCA 循环的系统应用有效提升了施工质量管控水平,降低了安全风险,促进了工程高效、安全、优质完成。

5 结论

基于 PDCA 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建筑施工质量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实现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和持续改进。施工企业应加强 PDCA 循环的推广应用,结合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建筑施工向高质量、标准化方向发展。未来,结合智能建造和大数据分析的 PDCA 循环应用将成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黄纯.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监理中的应用探究[J]. 建材发展导向,2025, 23 (12): 13-15.

[2] 高舒心. 基于BIM 及PDCA 的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 2024, (23): 297-299.

[3] 成钊.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综合评价研究[D]. 武汉科技大学,2024.

[4] 陈凌峰 . 基于 BIM 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研究 [D]. 华东交通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