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施工进度管理优化路径研究
黄明月 黄金春 刘慧
泰安泰山城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271000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项目体量日益增长,工程结构复杂性和施工要求不断提升,使得进度管理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科学合理的进度管理不仅有助于压缩工期、控制成本,还能有效减少返工率和资源浪费,提升项目整体效益 [1]。然而,当前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在实际施工中仍存在计划与实施脱节、工序衔接不畅、资源调配滞后等现象,导致工程延期成为常态。基于此,研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优化路径,具有现实意义与实际价值。
二、当前建筑施工进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计划编制不科学
部分施工单位在前期进度计划编制阶段,缺乏对施工环境、气候条件、材料采购周期等关键影响因素的充分评估,导致计划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同时,部分进度计划缺乏分层管理结构,未能体现关键路径与重要工序控制点[2]。
(二)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滞后
项目实施过程中,计划执行情况与现场实际信息之间的沟通往往存在时滞,现场管理人员难以及时获取最新进度反馈,从而影响调整决策的时效性。传统的纸质记录、人工汇报等方式也降低了进度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3]。
(三)资源配置与调度不匹配
施工现场资源(包括人力、机械、材料等)调度不合理是导致工期延误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项目未能建立高效的资源配置平台,导致高峰期资源拥堵、平稳期资源浪费。
(四)管理制度与执行力度不足
在施工进度管理中,规章制度缺乏约束力,执行过程随意性强,特别是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缺乏统一协调指挥,致使进度难以按照计划推进。
三、施工进度管理的优化路径研究
(一)构建基于BIM 的数字化进度控制平台
利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进度模拟与优化,是当前建筑工程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方向。通过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将施工进度计划与结构构件、施工流程相结合,实现工期与工程量的动态匹配,有助于提前发现进度风险,提前调整资源配置。同时,结合4D BIM(时间维度)技术,可实现进度仿真与冲突分析,提高施工组织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推进精益建造理念与“拉动式”施工
精益建造以“消除浪费、持续改进”为核心理念,通过流程再设计、价值流分析和同步作业等方法,提升施工效率。在进度管理中推行“拉动式”施工,即根据后道工序的实际需求安排前道工序,避免不必要的提前施工和资源占用,能有效减少施工现场无效等待与重复施工[4]。
(三)建立动态进度调整机制
施工过程中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如天气、施工变更、突发事件等,因此有必要构建动态调整机制。在原计划基础上,设置进度缓冲区,建立进度风险预警系统。一旦发现关键路径上出现延误,应及时采取并行作业、夜间施工、调配资源等应急措施,保证总体工期不变。
(四)优化人力资源协调机制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统筹管理,建立以施工任务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一线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施工班组标准化管理和作业内容模块化分解,合理划分任务,减少因沟通不畅或责任模糊造成的误工。同时引入项目协调会制度,定期组织参建单位沟通,确保信息同步、目标一致。
(五)应用进度管理软件与数据分析手段
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专业化进度管理软件与数据分析手段已成为提高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以 Microsoft Project、Primavera P6 等项目管理软件为代表的工具,能够实现施工进度从计划制定、任务分解、资源分配到过程监控和最终评估的全周期信息化管理。这些工具具备关键路径分析、工期压缩模拟、多项目同步管理等功能,有助于施工单位直观掌握各施工阶段的进展情况。通过动态更新任务状态和资源使用数据,管理者可及时识别进度偏差和风险节点,准确定位滞后环节 [5]。此外,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项目数据进行挖掘与建模,可预测未来工程进度风险趋势,实现从“事后干预”向“事前预警”的转变,提升项目的应变能力和控制力。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不仅提高了施工计划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也为项目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是实现智慧建造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路径之一。
四、案例分析与应用建议
以某大型公共建筑项目为例,该项目原计划工期 540 天,实际执行中存在多次进度调整,最终延期 90 天交付。通过事后分析发现,造成延期的核心因素为结构封顶阶段钢材运输受阻和机电交叉施工期间协调不足。
在改进方案中,该项目部引入 BIM+ 进度协同平台,提前进行工序模拟和碰撞检测,并设置进度缓冲区约 12 天,同时调整资源配置优先级。后期内装阶段通过精益施工拉动机制,实现各工种协同推进,最终将延误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建议今后项目在前期阶段即引入数字化进度控制工具,并建立进度执行与绩效联动机制,推动从“事后补救”向“过程控制”转变 [6]。
五、结论
施工进度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与质量水平。本文通过对当前问题的分析,提出以BIM、精益建造、动态调整和人力协调等为核心的优化路径,并辅以实际案例验证了其可行性。未来,随着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施工进度管理将更趋向数字化、智能化与系统化,项目管理者应不断探索与实践适合自身项目特点的进度优化策略,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工程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培源. 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投资管理措施[J]. 城市开发, 2024, (13):140-141.
[2] 任久玲 , 贾旭东 , 孙从林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和进度管理控制策略研究[A] 2024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智慧建筑与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五)[C].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杂志社有限公司 ,2024: 2.
[3]杨振. 基于BIM技术的某国际中学项目施工进度管理研究[D]. 山东大学,2024.
[4] 张磊 .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 , 2024, (12): 121-124.
[5] 张凌悦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进度控制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为例 [J]. 房地产世界 , 2024, (22): 62-64.
[6] 郭奇奇 . 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进度管理与控制 [A] 2024 工程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上)[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 202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