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海融思绘三角,跨科育德绽新花

作者

田晓娟

中卫市常乐中学

一、问题之萌:思政与学科融合之惑

在小学教育阶段,如何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学科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要课题。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其逻辑性与抽象性较强,看似与思政教育关联不大。以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为例,传统教学往往聚焦于知识传授,即依据三角形角的大小、边的长短进行分类,却忽视了其中蕴含的思政价值。如何在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分类知识的同时,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品质?怎样借助跨学科融合,拓宽思政教育路径,让思政元素在数学课堂生根发芽?这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二、思想之锚:实现数学课堂育人价值

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通过真实问题解决、多元学科联动及文化浸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创新能力,推动数学教育从“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转型,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本文旨在探索和设计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案例,分析其设计思路和实施策略,帮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实施跨学科融合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破题之路:多元融合寻求路径

(一)跨学科联动,挖掘思政富矿

1. 在讲解“三角形的分类”前,教师吟诵李白《望天门山》,引导学生描绘诗中画面,聚焦“孤帆一片日边来”里孤帆与天边构成的三角形轮廓。接着,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类似的三角形场景,如斜顶房屋侧面。这一活动,使学生感受诗词魅力,意识到数学图形无处不在,培养了观察能力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思政教育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

2. 美术课,教师安排学生创作以三角形为主要元素的风景画。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用多彩画笔勾勒出等腰三角形的山峰、由多个不规则三角形组成的流动河流等。回到数学课堂,教师选取学生画金字塔的作品,引导大家思考金字塔采用等边三角形作主要结构的缘由。经热烈讨论,学生认识到等边三角形的稳定性成就了金字塔的屹立不倒,其规则形状带来和谐庄重感。这种跨学科关联,让学生懂得不同元素协作可创造美好实用之物,巧妙渗透团结协作、和谐共生的思政理念 。

(二)融文化交织,厚植价值根基

在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环节,教师详细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三角形研究的卓越贡献。以《周髀算经》中记载的勾股定理为例,向学生阐述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通过具体数值计算展示古人智慧,如直角边为3 和4 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 5,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讲述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泰勒斯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在金字塔影子处立一根木棍,通过测量木棍与影子长度,以及金字塔影子长度,成功算出金字塔高度。这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们的钻研精神和创新品质,让学生明白在追求知识道路上要不畏困难、勇于探索。

(三)创新教学法,点亮思政之光

1. 情境创设法,植入价值理念:教师创设“为贫困山区设计抗震学校”的情境。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山区因地震受损学校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山区孩子学习环境的关注。然后,给每个小组发放不同长度的小棒(代表建筑材料),要求他们根据三角形分类知识,选择合适的三角形结构设计学校的框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意识在抗震方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更加稳定。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运用了三角形分类知识,还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对改善社会民生、保障人们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2. 小组合作探究法,培育团队精神:教师将学生分成每组 4-6 人的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卡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以及测量工具。任务是探究不同三角形在承受外力时的稳定性差异。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A 同学用弹簧秤对外力进行测量,B 负责记录数据,C 负责描述三角形在受力过程中的变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交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有效培育了团队精神。

(四)引导学习法,塑造品德思维

周末,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附近找三角形物体并分类。有学生在小区发现自行车车架(直角三角形)、指示牌(等边三角形)、晾衣架(等腰三角形)等,按用途分成交通工具、标识、生活用品三类。回校后,教师组织分享,与课本中按角和边分类的方法对比。这次自主探究,让学生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极大激发了创新思维,契合思政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 。

四、成果萃集:思政与数学共绽芳华

学生能扎实掌握三角形分类知识,无论是依据角的度数,还是边的长度,都能精准判断三角形类型。小组合作项目里,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校园小制作、小发明比赛中,各小组默契配合,巧妙运用三角形结构,搭建出美观且坚固的桥梁。

在语文诗词赏析课上,能够主动从诗词描绘的画面中发现数学图形元素。在学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时,有学生指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落日与山峦、黄河与地平线构成了不同的三角形组合。

五、成效反思:砥砺前行再启航

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大幅提升。通过与数学知识的紧密结合,思政教育不再生硬,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政熏陶,实现了知识与品德的协同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个别思政元素的融入略显生硬。后续需更精准把握数学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让思政教育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自然融入数学教学。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时,可以引入数学家们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故事,自然地渗透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思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