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德育的互构:混龄场景下“小帮厨”活动的教育实践研究
黄思曼
武昌区实验幼儿园
一、混龄协同场景下“小帮厨”活动中劳动与德育的互构内在逻辑
(一)理论耦合:具身认知与品德培养的双向互动
具身认知理论研究表明,幼儿的道德认知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让幼儿在与情境、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感知和理解。“劳动驱动型德育”是以劳动实践为具象载体,通过亲身参与、情境互动与反思内化的渐进过程,实现劳动能力与品德素养协同发展的教育范式。其核心是将劳动活动中的工具操作、角色扮演、任务协作和规则协商转化为品德培养的实践场景,通过“劳动经验输入—情感共鸣强化—价值符号内化”的闭环回路,加强实际操作、情感体验与符号认知的三维交互,使幼儿在劳动实践中自然建构责任意识、提高共情能力,进而实现从劳动体验到价值内化、从技能学习到品德培养的多维教育成果。
“小帮厨”混龄活动以具身认知理论为基础,引导不同年龄幼儿深度参与情境互动,高龄幼儿作为“工具掌握者”向低龄幼儿传递示范工具操作的正确方法,进一步强化劳动技能掌握;低龄幼儿观察高龄幼儿的示范行为形成替代性强化,高龄幼儿在“教学者”的角色中培养利他价值观、提升劳动体验获得感。这种示范模仿与规则协商的双向互动,有效促进“劳动促进德育内化、德育反哺劳动自觉”的双向互构关系,为破解“传统德育抽象化、劳动教育工具化”的困境提供参考。
(二)实践耦合:教育内容与活动设计的有机结合
“劳动驱动型德育”注重技能训练和情境互动的有机结合,以“身体感知→情感共鸣→价值生成”的递进逻辑锻炼劳动能力、培养优良品德。从教育实践中看,工具操作与角色扮演能强化幼儿“责任—动作”的神经联结,示范操作与冲突协商能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与共情能力,劳动成果和实践延伸可实现情境体验向价值认同的认知跃迁。通过工具操作、角色扮演、任务协作和规则协商等教育环节设计和对应情境构设,可实现“幼儿园实践—家庭延伸—社区服务”的生态闭环,实现品德素养和劳动能力的共同提升。
“小帮厨”混龄活动中,通过设计小任务提高幼儿责任意识,例如“蔬菜盲盒”活动中,低龄幼儿通过触觉辨识食材掌握生活常识,高龄幼儿担任“质检员”强化责任意识;通过构建互动反馈强化幼儿规则意识,例如“择菜工程”中高龄幼儿主导任务分配,低龄幼儿通过观察学习掌握合作规则。通过讨论带入提升幼儿思考总结能力,例如通过“帮厨剧场”等角色扮演互动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重现争抢事件,并用“魔法话筒”提出解决方案,完成从学习行为到掌握规则、从被动扮演到主动思考的过渡。使劳动实践不再是孤立的技能训练,而是成为德育融合的具象载体,有效提升“以劳育德、以德促劳”的协同效应。
二、混龄协同场景下“小帮厨”活动中劳动与德育的互构的实施方法
(一)情境模拟演绎法:基于“角色扮演”培育共情能力
巧妙设计角色扮演情境,丰富幼儿的社会情感体验。在“小帮厨”混龄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负责将食材从食堂运至教室的“小小送餐员”、负责择菜和清洗等任务的“小帮厨”,以及负责及讲解蔬菜知识和协调分工的“小小管理员”等不同角色,在情境互动中进一步强化协作与共情能力。角色任务设计突出责任联动性,“送餐员”核对食材数量,“小帮厨”处理菜品,“管理员”协调指导,联合完成帮厨任务。在活动中融入“突发情境”和角色轮换机制,锻炼幼儿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在不同角色和情境中,不断深化责任意识和共情体验。
(二)具身认知驱动法:基于“实践互动”强化责任认知
加强“帮厨”活动中的多感官参与度,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强化责任认知。“蔬菜盲盒”任务中,低龄幼儿通过触觉辨识食材,高龄幼儿担任“质检员”形成责任监督链,引导低龄幼儿在食材判断错误时主动寻求高龄幼儿的帮助,教师进行总结并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图片,帮助幼儿学习理解“不新鲜的食物吃了会肚子痛”等食品安全小知识和分辨过期食材的生活小技能,在技能训练和角色互动中提升幼儿的安全认知和责任意识。
(三)混龄协作任务法:基于“分工协作”锤炼领导力与创新思维
在复杂任务中构建不同年龄段幼儿协作框架,通过资源竞争与情况处置激发幼儿主动思考、分工协作的能力,养成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的优良品德。“小帮厨”混龄活动中的“择菜工程”任务,高龄幼儿作为“项目经理”主导蔬菜的切割,需协调跨龄团队完成对不同种类蔬菜的切割分装,活动中引入“胡萝卜数量较少、食材部分不新鲜”等动态障碍机制,引导高龄幼儿通过生活经验和独立思考来寻找解决问题办法,提升组织领导能力;低龄幼儿通过观察高龄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进而提升代入思考和情况处置能力。在混龄活动实践中,我们发现低龄幼儿多次参与“小帮厨”活动后,在“择菜工程”任务中自主增加了“食材检查”环节,体现了低龄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和代入思考后的创新思维和责任意识。
(四)反思对话内化法:基于“总结讨论”强化品德培养
“帮厨剧场”任务中,教师截取活动录像中的典型事件,引导幼儿通过情境复盘和角色代入开展总结讨论、寻找解决方案,进而将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挫折转化为培养优良品德的教育契机。在“魔法话筒”讨论环节,幼儿通过情景模拟识别冲突中诸如“他抢工具不是因为生气,而是因为想帮忙”等误会,讨论提出“轮流使用”“再找一个工具”等解决方案,利用集体讨论提升幼儿社交沟通能力,养成文明礼貌、互帮互助的品德品行。此外,设计“玩具争夺解决方案”等家庭延伸任务,引导幼儿将混龄活动剧场经验代入日常生活场景,换位思考、换位理解,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与协商能力,促进家园共育良好生态。
三、结语
混龄协同场景下“小帮厨”活动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证明了新时代幼儿教育不应是单一的、孤立的,要聚焦“五育融合”,建立完善“多育融合、多域协同、多元并蓄”的教学体系,不断创新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和鼓励引导机制,努力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 1 ]赖玲玲 .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实践 [ J ] .家长 ,2022,(28):73-75.
[2] 伍春虹 , 吴夙 . 幼儿园“以劳育德”实施现状及建议——基于一项调研报告的分析 [J]. 早期教育 ,2024,(01):7-9.
[3] 伍春虹 . 以劳育德:幼儿园德育的新要求与新方法 [J]. 学前教育研究 ,2023,(08):87-90.DOI:10.13861/j.cnki.sece.2023.0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