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的有效开展
吕帅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棠悦幼儿园 255400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 关注孩子如何适应社会
作为幼儿园和小学的融合阶段,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联系对于儿童发展在这一阶段的社会适应至关重要。社交能力是每个人适应环境、获得认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重要能力。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这有助于培养儿童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改善他们适应新的小学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的能力。有一种认知是,只要孩子事先认识几个字或词语,学会一点拼音和算术,就不会有任何问题,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幼小衔接关系在教育儿童社会适应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确保孩子能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的一个环节。
2.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素质
幼小衔接工作不只是在儿童的心理和社会互动中有作用,也突显了教育能力的发展。幼小衔接工作不只是简单的知识输出,更应该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关注发展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幼儿时期是他们对学习感兴趣的最好的时候。在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寓教于乐,将教育游戏化,提高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这样会避免孩子将来出现逃学、抵触上学的心理。所以,好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素质的培养,比只注重知识的输入更有意义。
3 有益于孩子的终身发展
幼小衔接并不是特指于整个大班时期,而是指从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的,这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幼儿园时期的过程。 通过对幼儿能力的培养以及注重,不只是可以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更可以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的能力发展都是不均衡的,所以对于小学的学习环境,许多儿童都不能很好的适应。然而,童年的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甚至会对他们的生命轨迹造成深远的影响。
二、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之前的幼儿园老师看来,所谓的幼小衔接就是拼音和数学,所以每天都是机械的学习拼音和加减法,完全忽略的幼儿园适龄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身体上、心理上还发育的不是特别完善,因此他们不可能向大人一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所以适应环境就成了他们的难题。在孩子上学一直是一个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在幼儿园也有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让孩子的依赖性比较强,独立自主的能力比较弱,但是真正来到小学以后,孩子需要靠自己,这时候有的孩子就会出现难以适应的现象,这就是过度的学习引起了孩子厌学心理,作为幼儿园的孩子,应该是寓教于乐,将教育游戏化,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去适应小学的生活,不至于产生厌学、抵触的心理。
三、幼小衔接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幼儿教育师资的短缺
自 19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幼儿教育也迅速发展。在公立幼儿园迅速发展的同时,民办幼儿园也迅速兴起和发展。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地区,缺少受过专业训练的年幼教师都是很普遍的。教育工作者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因此他们根据小学教育程度建立了幼儿园。国外流行了“早期教育决定论”也影响了教师,让老师觉得“你不能让孩子输在在起跑线上”,也引发了幼儿教育中的基础教育越级的现象。针对幼儿园的“小学化”教育,2011 年教育部明确表示,应纠正幼儿园的“小学化”教育,并制定“禁止小学入学考试”等政策。在 21 世纪,教育受到广泛关注。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发展越
来越迅速,学前教育也是如此。
2. 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需求
教师对孩子的成长寄予更高的期望。他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希望他们的孩子能被一所好的大学录取并拥有光明的未来。他们相信,只有通过学习并从一所好的大学毕业,他们才能找到一份稳定而良好的工作,并且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孩子们不会在起跑线上输掉比赛。所有的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成为班上最好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取得良好的成绩,并成为班上最好的学生之一。
四、顺利完成幼小衔接的策略
1. 加强幼儿教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能力
目前,学前教育教师接受过职业培训,拥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幼儿园教育涉及健康、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五个领域的活动。即便如此,他们对幼儿园大班的教育目标、内容、实施过程和教学方法知道的很少。因此,有现在明确了教师的职责,并且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有计划和系统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到小学教育的特殊性,同时对幼儿园教育的特点进行熟悉,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以及对儿童早期的学习培训。
2. 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观念
为了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教师需要树立基于儿童的教育观念。首先,弄清儿童的中心地位,并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方面与基础教育有所不同。《幼儿教育手册》明确指出:“游戏是基本活动,教育被纳入各种活动中。”这就是说,幼儿教育是一种以日常生活为学习内容,以游戏为主要学习方法,以娱乐性教育为基础的教育,而小学则以学科课程为内容,课堂教学为方法。在幼儿园,教师和护士可以照顾幼儿,而小学生则需要有能力照顾自己并独立完成课程任务。
五、结论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以培训幼儿园教师具备开展学前班之间联系工作的能力,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学前班之间的联系和培训内容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将幼儿之间的联系教育渗透到儿童游戏中,并将幼儿之间的联系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管理中,业界加强了幼儿园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这些教育对策需要在学前教育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京巾. 中日两国幼小语言课程衔接比较研究[D]. 西南大学,2012.
[2] 陈景凡 . 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 [J]. 当代教育论坛 ( 校长教育研究), 2008(11):54-55 .
[3] 刘晓颖. 浅谈“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 新西部( 下半月), 2008(03):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