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舒适性空调的特点与优化设计研究
喻辰雪 叶刚
1. 创辉达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2.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湖南株洲 412000
1.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系统已成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建筑类型多样,功能各异,对空调系统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如何根据建筑特点选择最合适的空调系统,并在保证舒适性的前提下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是当前空调设计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建筑类型及其对应的空调系统选择为基础,分析企业舒适性空调的特点,探讨优化设计方法,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2.企业舒适性空调的特点
2.1 控制灵活性与使用便捷性
现代企业空调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控制灵活、使用便捷。这一点在多联机系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根据历史项目和经验总结,制定了企业内标准化,如表 1 所示,办公楼和厂房辅房等需要分区控制、灵活使用的场所,多联机系统成为首选方案。多联机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区域独立控制,满足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差异化需求,同时室外机的布置也相对灵活,可置于屋顶、室外地面绿化带或设备层。

相比之下,分体式空调虽然控制更为简单,但难以满足大面积空间的统一管理需求;而集中式冷水机组虽然适合大面积应用,但灵活性较差。因此,控制灵活性成为选择空调系统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2.2 能效与经济性
不同空调系统的能效表现直接影响运行成本。从表中可以看出,空调系统的选择往往与建筑规模密切相关。例如,当办公楼空调面积≥ 10000 ㎡且需要园区整体考虑时,推荐采用空气- 水系统,这种系统在大规模应用中能效较高,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对于厂房等空间,根据有无机房条件选择风冷热泵空调机组或冷水机组 + 锅炉的组合,也是基于能效和经济性的考虑。在北方地区,是否已有集中供暖直接影响空调系统的选择,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能效优化思想。
2.3 适应性与专业性
企业建筑功能多样,空调系统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从配电房、弱电机房到数据中心、电梯机房,不同功能空间对空调系统有不同要求。24 小时运行的机房通常采用分体式空调,而数据中心则需要根据A、B、C 三级标准设置独立的工艺性空调系统。
报告厅、展厅等特殊场所需要考虑使用时间的特殊性和美观性,因此风冷热泵机组成为推荐选择。这种针对不同功能空间的差异化设计,体现了现代空调系统的专业适应性。
2.4 可靠性与持续性
对于关键设施如数据中心、配电房等,空调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表中特别强调了数据中心空调应参考《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体现了对系统可靠性的高度重视。24 小时运行的场所如监控室、电梯机房等,分体式空调的推荐也基于其稳定可靠的特性。
3.不同建筑类型的空调系统优化设计
3.1 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办公楼空调设计需要兼顾舒适性、灵活性和能效。对于中小型办公楼,多联机系统是最佳选择,其优势在于:
1. 分区控制灵活,可满足不同租户或部门的个性化需求;
2. 室外机布置方案多样,适应不同建筑条件;
3. 部分负荷工况下能效较高。
对于大型办公楼( 面积≥10000 ㎡),特别是园区型项目,空气- 水系统更具优势
1. 集中管理方便,适合整体考虑;
2. 水系统输送效率高,适合大空间应用;
3. 可与建筑自动化系统深度集成。
优化建议:
- 合理划分空调区域,匹配使用功能和时间表;
- 考虑过渡季节自然通风的可能性;
- 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按需供冷供热
3.2 厂房空调系统设计
厂房空调设计需结合生产工艺和人员舒适度需求。根据表中建议,厂房空调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对要求不高、人员不常驻的区域,优先考虑低成本方案如吊扇或壁扇
2. 无机房条件且面积≤2000 ㎡的项目,选用风冷热泵空调机组;
3. 有机房条件的新建或改建项目,采用冷水机组 + 锅炉的组合系统;
4. 北方地区应结合供暖现状:有集中供暖的仅考虑末端,无集中供暖的需配置锅炉
优化建议:
- 高大空间考虑分层空调技术,改善人员活动区的舒适性;
- 有大量工艺发热的厂房,优先利用自然通风降温;
- 考虑冬季值班采暖与正常供暖的区别设计
3.3 机房类空间空调设计
各类机房对空调系统有特殊要求,设计时应注意:
1. 配电房、电梯机房等24 小时运行场所,采用可靠性高的分体式空调;
2. 弱电机房根据设备发热量选择通风散热或分体空调;
3. 数据中心严格按照GB50174-2017 规范设计独立空调系统,考虑冗余配置;
4. 监控室等关键区域应配置备用空调系统。
优化建议:
- 机房空调应考虑N+1 冗余设计;
- 合理设置温湿度报警阈值;
- 空调室外机位置应便于维护且不影响散热。
3.4 特殊功能空间空调设计
报告厅、展厅等空间具有使用时间特殊、人员密度变化大等特点,建议:
1. 选用风冷热泵机组,兼顾制冷制热需求;
2. 考虑座椅下送风等特殊气流组织方式;
3. 设置 CO2 浓度监测,实现新风量动态调节。
档案室等对温湿度有特殊要求的空间,应根据业主需求配置独立空调或工艺性空调系统。
4.舒适性空调系统优化设计策略
4.1 基于建筑特点的系统选型
空调系统选型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 建筑类型与功能需求;
2. 使用时间特点;
3. 空间规模与布局;
4. 当地气候条件;
5. 能源供应状况;
6. 投资与运行成本预算。
4.2 能效提升措施
1. 合理选择主机容量,避免”大马拉小车”;
2. 采用变频技术,适应部分负荷工况;
3. 利用免费制冷(如过渡季节新风冷却);
4. 热回收技术应用(如排风热回收);
5. 高效末端设备选用。
4.3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1. 分区分时控制策略;
2. 基于 occupancy 的自动调节;
3. 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
4. 能耗监测与分析;
5. 与建筑自动化系统集成。
4.4 绿色设计理念应用
1. 被动式设计优先(如自然通风、遮阳等);
2. 可再生能源利用(如太阳能辅助供热);
3. 环保制冷剂选择;
4. 低噪音设计;
5. 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估。
5.结论
企业舒适性空调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多目标决策过程,需要平衡舒适性、能效、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多重因素。本文基于不同类型建筑的空调系统选择实践,总结了现代舒适性空调控制灵活、能效优越、适应性强、可靠稳定等特点,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设计策略。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要求提高,企业舒适性空调系统将朝着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发展。设计人员应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为各类建筑提供最优的空调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GB50174-2017,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S].
[2] 陆耀庆.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李志生. 建筑设备与环境控制[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ASHRAE Handbook-HVAC Applications[M]. Atlanta:ASHRAE,2019.
[5] 江亿 . 建筑节能与暖通空调系统 [J]. 暖通空调 ,2007,37(1):1-7.
作者简介:喻辰雪(1989.01.10),女,汉族,湖北孝感,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作方向:给排水、暖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