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力度·广度:小学德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刘晓阳
罗定泷州小学 广东省罗定市 527200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其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的重要环节。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德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因此,探索和实践新的德育路径显得尤为重要。[1]
一、深度:挖掘德育内涵,强化品德教育
(一)挖掘德育课程资源
小学德育课程是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深入挖掘德育课程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品德教育。例如,通过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素材,引导学生领悟诚实守信、勤劳勇敢等美德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在教授“诚实守信”这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诚信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他们对这一品德的理解。此外,还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道德现象,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选择能力。通过挖掘德育课程资源,我们不仅能够丰富品德教育的内容,还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要通过创设生动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体验中感悟道德的力量。如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感恩教育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品德的理解与认同。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重温革命历史,激发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设计“我为家人做件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服务中学会感恩、懂得回报。情感体验活动触及学生内心,促使他们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日常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讲述感人故事、分析人物性格,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培养同理心和责任感。[2]
(三)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延伸。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成长的良好环境。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例如,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家校互动活动,如亲子阅读、家庭教育讲座等,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品德教育中来,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同时,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如微信群、QQ 群等,方便家长和教师随时交流孩子在校和在家的表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我们可邀请家长参与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听取他们的建议,使德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品德成长提供更广阔空间,增进家长与学校理解信任,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力度:加大德育投入,提升教育实效
(一)完善德育体系
我们要建立健全小学德育体系,明确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通过制定详细的德育计划,确保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例如,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德育课程,将品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确保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此外,我们还可以建立学生品德档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品德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
(二)强化师资培训
教师是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我们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引导教师掌握先进的德育理念和方法,提升他们的德育工作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德育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创新德育方式和方法。建立教师德育工作考核机制,将德育工作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评价,激励教师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强化师资培训,我们能够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德育教师队伍,为小学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丰富德育活动
我们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品德、提升素质。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定期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深化对诚信的认识,明确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宣传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拓宽视野,激发求知欲和创新精神。通过德育活动,锻炼品德、提升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为全面发展创造空间。[3]
三、广度:拓宽德育渠道,构建全员育人格局
(一)整合社会资源
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德育渠道。通过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通过与文化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建立社区联系,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和承担社会责任。邀请模范人物进校园分享经验,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德育渠道,促进学生实践锻炼和全面发展。
(二)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是品德教育的生动教材。我们要注重发挥榜样在德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通过评选“美德少年”、“优秀学生干部”等活动,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激发他们的道德追求和成长动力。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展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此外,我们还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进校园,分享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让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树立远大理想。通过发挥榜样的作用,我们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追求卓越,为他们的品德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设置宣传栏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育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如经典诵读、书法比赛、文艺汇演,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建立校园广播站、校刊等宣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品德成长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这些举措有助于打造充满正能量、感染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四、结语
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深度、力度、广度三个维度入手,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德育路径。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小学德育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岩英 . 新时代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小学教育的首位 [J]. 科学咨询 ( 科技·管理 ),2020,678(03):165.
[2] 张尧尧 . 立德树人 , 铸魂育人——关于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J]. 启迪与智慧 ( 上 ),2022,441(03):114-116.
[3]王春丽 . 多向渗透,发掘小学德育管理新起点 [J].小学教学参考 ,2021,984(2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