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干部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机制研究
唐晓明
中共衡山县委党校 421300
引言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本保障。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逐步缩小和农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传统依赖“熟人社会”与乡规民约的治理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现代农村社会的管理与服务需求。因此,构建科学有效、制度完善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驻村干部作为国家治理触角延伸至乡村的代表,承担着上传下达、组织协调、推动落实、服务群众等多重职责,成为连接国家意志与基层实际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驻村干部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其运行逻辑与功能价值,助力建立更加高效、公平、有序的乡村治理格局。
一、驻村干部的角色定位:从“传话人”到“治理人”的转型
驻村干部在最初设立时,主要职责是协助地方政府宣传政策、搜集民情、调解矛盾,更多承担的是“上传下达”的“传话人”角色。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驻村干部的功能边界不断拓展,其角色也由被动执行者转向主动参与者,由行政延伸者转向治理组织者。如今,驻村干部既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又是村级事务的管理者,更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动者。他们在引导村民参与自治、建立基层治理制度、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驻村干部的角色已不再局限于行政辅助,而是成为一个嵌入式、多功能的治理力量,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中扮演着桥梁纽带和制度执行者的重要角色。其工作重心从“宣传落实”走向“综合治理”,从“问题处理”走向“风险预防”,从“被动服务”走向“主动治理”,体现出治理方式与能力的系统性转型。
二、驻村干部的核心作用机制:制度嵌入与实践互动的双重路径
驻村干部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并非单一线性过程,而是通过制度嵌入与实践互动的双重路径发挥其治理效能。在制度层面,驻村干部制度已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成为党政干部培养、锻炼的重要平台。地方政府通过制定考核细则、明确职责分工、建立激励机制,使驻村干部真正成为政策推动与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在实践层面,驻村干部通过日常入户走访、矛盾调解、政策宣讲等工作,与村“两委”协同运作,密切联系群众,建立情感联结与信任纽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氛围。此外,驻村干部往往依托自己的信息、资源与组织能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推动项目落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实现从制度安排向实际治理能力的转化。制度为驻村干部赋权赋能,而实践则是其功能实现与作用释放的现实场域。两者相互嵌套、相互促动,共同构成驻村干部作用机制的基础框架。
三、当前驻村干部治理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境
尽管驻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角色定位不清问题较为普遍。一些驻村干部既是上级派驻的行政干部,又参与村级日常事务管理,其双重身份易导致职责重叠与权责模糊,甚至出现与村“两委”权力竞合的现象,影响治理效率。其次,能力素质参差不齐。部分驻村干部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对基层政策、农业经济、村民心理了解不足,导致政策执行力不强、群众工作效果不佳。第三,激励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驻村干部工作强度大、任务繁重,但激励措施不到位,缺乏职业发展空间,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与长远投入。第四,协同机制不畅。一些地方政府对驻村干部授权不足,驻村工作与部门工作脱节,存在政策执行“中梗阻”现象。此外,信息化手段应用水平低下、数据共享不充分也制约了驻村干部在现代治理体系中的深度嵌入与高效运行。上述问题若不加以解决,可能削弱驻村干部制度的公信力与执行力,不利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四、优化驻村干部制度设计与作用机制的路径建
为强化驻村干部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应从制度、能力、激励与协同四方面优化运行机制。首先,明晰职责边界,通过立法明确其权责,厘清与村“两委”关系,确保有效履职。其次,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开展轮训、线上课程与挂职锻炼,提升其治理与服务能力。再次,完善激励考核机制,突出绩效导向,健全晋升渠道与待遇保障,增强岗位吸引力。最后,推动协同治理,构建与村“两委”、乡镇政府、社会组织的联动机制,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治理数字化与协同效率。
结论
驻村干部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与执行主体,其角色定位和作用机制直接影响治理体系的效能。当前,驻村干部已由传统“上传下达”角色转型为治理型干部,成为连接国家政策与基层社会的桥梁,推动治理结构优化与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力量。面对职责不清、能力不足、激励乏力等现实困境,需从制度建设、能力提升、激励考核与协同治理四方面优化其作用机制,推动制度更趋成熟,确保驻村干部在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的前提下高效履职。未来,应强化理论研究与基层实践的良性互动,总结典型经验,不断完善机制,提升整体治理水平。通过制度与实践双轮驱动,驻村干部将在乡村社会重构与全面振兴中发挥更加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俊斌 , 冉杉 . 乡村治理中村干部角色超载的表征、效应及调适 [J].领导科学 ,2024,(06):136-142.DOI:10.19572/j.cnki.ldkx.2024.06.016.
[2] 安玉红 , 方军 . 嵌入理论视角下新乡贤参与对乡村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枫源村的实证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24,26(05):58-63.
[3] 琼 .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公共文化协同治理研究 [J].图书与情报 ,2024,(05):1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