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骆玮
重庆市涪陵巴蜀初级中学校 重庆 408000
引言:
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更大,理论知识学习任务更重。体育课程教学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放松紧绷的神经,使其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精力投入到后续的知识学习中。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体育课程的价值,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运用兴趣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消学生的顾虑和畏难情绪,挖掘运动潜能,强化运动能力。
一、兴趣教学法基本信息
兴趣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人意见,主张以学生兴趣度较高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的方式,提升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提升效果。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兴趣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兴趣教学法的作用下,课堂氛围得到优化,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学生获得了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学参与度和课堂活跃度显著提升,以更加沉浸式的方式完成知识学习和能力锻炼,促进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得以提高,为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运用兴趣教学法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并未深入讲解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演变和背景信息,使得学生对运动项目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刻,无法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兴趣作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着重讲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和运动技能,寻找学生接受度较高的教学方向,使初中体育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1]。随后,可以从问题切入,提出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头脑风暴和分析思考中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跳绳和立定跳远项目集中锻炼了学生的下肢力量,以跳跃能力为主,提升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教师可以综合两项运动的特点,带领学生完成热身运动,活动相关肌肉群,避免运动损伤。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分别讲解跳绳和立定跳远项目的动作要领,明确各自的难点和易错点。随后,教师可以分别设计训练计划,要求学生选择个人更加擅长、更感兴趣的练习内容开展针对性练习。教师还可以将训练区域划分成两个部分,将相同训练内容的学生集中起来,方便集中监管和互动交流。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能力、运动特长等存在差异,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形成了不同的能力层次。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当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个性化发展方向,进而确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能力提升需求。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基础能力的不同,设置多个难度层次和训练强度的教学计划供学生选择。另外,可以从运动能力和兴趣爱好的角度切入,根据技术战术的不同设置练习内容。
例如,跨栏在提升跑步能力的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和灵活度,存在一定运动难度。此时,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发展水平的不同,教师可以在兴趣教学法的基础上开展分层教学,调动学习兴趣。比如,步行速度快、爆发力强的学生为 A 组,适当缩短栏间距离并提高栏高度;反之则为 C 组,增加栏间距离并降低栏高度;运动能力中等的学生为B 组,栏间距离和栏高度为标准值。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看齐,努力提升个人运动能力,突
破成绩。
(三)组织趣味体育活动
教师需要在兴趣教学法的引导下,将体育游戏引入课堂,寓教于乐,使体育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更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体育游戏需要与运动技能保持较为紧密的关联性,在游戏过程中渗透体育知识和动作要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机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技能教学基本结束后组织小型体育竞赛,强化学生对动作组合的熟练度,深入了解比赛规则和相关战术,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科素养。
例如,开展投掷类田径项目的训练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定点空投”游戏作为课堂导入和基本训练项目,使用手帕、线绳制作简易降落伞,确定起投线和投掷范围。为了强化游戏体验,降落伞代表救援物资,投掷范围为灾区,每人三至五次机会,根据投掷结果确定优胜。
(四)加强技术设备应用
多媒体技术和相关设备已经在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结合兴趣教学法,新媒体技术和设备可以进一步增强体育课堂的趣味性,缓解学生因体力训练产生的疲惫感,拓展体育训练和课程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边界。教师可以在体育训练的休息时间,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介绍运动项目的发展背景,结合比赛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技战术运用。
例如,旱地冰球、击剑、皮划艇等运动项目具有一定难度,对场地要求较高,学生可能无法全面体验上述运动的魅力和动作要领。此时,教师可以收集相关运动资讯,利用比赛视频,强化运动项目的竞技感,根据运动员的临场操作和技术动作讲解运动要领,渗透比赛战术信息,培养技战术思维。另外,理论教学方面,教师可以使用 PPT、教学视频等回顾体育项目的发展历程,介绍著名运动员和对体育运动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
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以兴趣教学法为核心开展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时,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整教学内容,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能力层次落实分层教学,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使学生愿意参与到技能学习和体育运动中。此外,教师应当通过体育游戏、小型竞赛等方式充实体育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相关设施优化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倪劲松 .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J].体育风尚 ,2025,(02):62-64.
[2] 陈小龙 . 兴趣起航体育扬帆——浅议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有效开展 [J]. 家长 ,2024,(1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