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研究

作者

王腊月

吉林师范大学幼儿园 吉林省四平市 136000

前言:

幼儿园借助于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而进行自主培养,是充分利用了幼儿有着旺盛好奇心以及探索欲的特征,幼儿参与各项活动的核心驱动力为兴趣,进而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常用的一种方式手段,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可进行自主选择与自主创造,体会到乐趣的同时,自主性也同步生成,合乎独立要求。

一、通过区域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自主性的根本价值

幼儿园以区域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具有显著的的育人价值。其一,幼儿的好奇心可以被满足。幼儿对游戏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区域游戏可以作为幼儿自主探究的重要手段,为幼儿提供自我展示与表现的平台,而且在探索过程中,既可以满足好奇心,又可获得成就感。

其二,引导幼儿动手能力提升。由于幼儿的年级较小,不具备充足的生活经验,间接经验获取大多是来自于家长与教师讲述,但是以往采取枯燥化的讲述模式,幼儿的注意力会不集中,而区域游戏活动则是让幼儿真正加入到实践当中,给予其自主尝试与动手空间,由以往单纯的听向实际动手操作过渡 [1]。

其三,促使幼儿创新精神形成。幼儿园组织实施区域游戏活动,幼儿参与过程中会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表现出独立性,看待新事物与新知识,也会站在独特角度上,具有个性化见解,从而为创新精神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达成幼儿自主性培养目标的有效策略

(一)致力于打造开放化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以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方式,达成幼儿自主性培养目标,可通过致力于打造开放化的游戏环境实现。环境构建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而达成,所以区域内的游戏材料不可处于单一化类别下,而是要足够丰富化与多样化,按照幼儿的身高,将游戏材料放置在幼儿随手就可以拿到的位置,幼儿有着更大的选择空间,可依据自身兴趣偏好与需求选择,而不是由教师决定。对于游戏环境的布局不可一成不变,需遵循着灵活化、多变化准则,幼儿能够按照自身需求对游戏空间进行调整与重组。游戏环境中要遍布可以将幼儿探索欲与发现欲激发的元素,通过材料,让幼儿自主尝试多样化的游戏玩法。例如,在美术区域,教师准备的游戏材料包括色彩鲜艳的纸张、胶水、橡皮泥、画笔等常见的创作工具,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创作;而在科学区域,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放置多类别的实验器材,比如镜子、吸铁石等,带领幼儿学习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原理。在各个区域放置相应主题的游戏材料,既可以起到区域游戏活动内容丰富作用,又促使幼儿的自主选择与创造空间增大,为自主性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二)幼儿作为游戏规则制定参与者

区域游戏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实施离不开游戏规则的支持,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则不能由教师作为游戏规则制定的主导,而是要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加入到游戏规则制定的谈论中,一方面有助于幼儿更加认同规则,之后参与游戏时,也会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还可起到引导幼儿形成民主意识与责任感的优越作用。制定游戏规则期间,教师应带领幼儿从合理化、可行化、必要化几方面思考游戏规则制定路径,倾听与尊重幼儿的想法建议,规则既要匹配区域游戏活动顺利实施要求,又要将幼儿的自主性完全凸显出来。譬如,教师可以在区域游戏活动环境中创设出专门的规则制定区域,幼儿可使用纸张、剪刀、画笔等材料将自身设定的游戏规则表达出来。以积木游戏为例,教师可引导幼儿自主制定游戏规则,包括不可争抢其他小伙伴手中的积木、可以通过交换的方式换取积木、完成积木搭建后要展示作品等。由幼儿自主绘画出游戏规则图,其对于规则的认识与理解会进一步加深,幼儿制定规则的过程,也同样是锻炼自主性以及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过程。当小伙伴都遵守由自己制定的规则进行游戏活动时,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会大大提升,推动其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依托于幼儿认知水平设计游戏

以区域游戏活动作为知识传授的有力工具,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综合化衡量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兴趣偏好,将游戏和知识学习有机融合,使得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就学习到知识。对于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可从生活技能学习方面展开,教师组织开展区域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会独立穿衣服、系鞋带、拉拉链等技能,掌握生活中不用夹子的相应用途,养成主动、自主收拾整理的良好习惯。针对于这一目标,教师将区域游戏活动的主题设定为“我爱我家”,教师带领幼儿一同为娃娃的家进行布置,为娃娃创造出舒适的生活场景,引导幼儿思考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各个区域的布局以及所需物件。游戏开展之前,教师就要向幼儿强调游戏规则,对区域内的道具与材料要爱护,遵守轻拿轻放准则,不可出现暴力破坏与随意丢弃情况。完成娃娃家的布置之后,教师设计游戏环节为给娃娃喂饭、穿衣服、整理房间等,幼儿可根据自身偏好而选择参与何种游戏环节。教师还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对游戏内容做出适当调整,带领幼儿在真实化的游戏情境中而学习与掌握生活技能,为自主性形成予以有力支持。

(四)适时指导与干预给予幼儿空间

达成培养幼儿自主性目标,教师应当在区域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做到适时指导与干预,给予幼儿更加广阔的自主探索空间。从幼儿园以往的区域游戏活动实践来看,教师容易忽视幼儿想法,游戏期间频频干预,极大地阻碍了幼儿的自主性发挥,一般是教师下达什么指令,就做什么,而缺乏自主的思考。教师要从这错误模式的局限性跳脱出来,只有在恰当时机再指导与干预,幼儿对游戏表现出极大兴趣以及浓郁的自主探究热情时,教师应当在一旁做好观察与保护工作即可,不要主动参与到游戏当中[2]。当发现幼儿对游戏的参与热情下降,或是游戏期间遇到阻碍时,教师在对其予以一定的帮助与指导,需特别强调的是,教师的指导要以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为基本前提,而且尽可能不要采取直接告诉方式,而是借助于建议、提问、示范等方式,引导幼儿深入思考以及尝试解决。游戏指导的针对性与可靠性更强,能够为自主性培养创造出更加优越条件,对幼儿给予最大化尊重。

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园充分重视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为其长远发展予以助力,依托于区域游戏活动这一有力载体而达成此目标,有效策略围绕在致力于打造开放化的游戏环境、幼儿作为游戏规则制定参与者、依托于幼儿认知水平设计游戏、适时指导与干预给予幼儿空间几方面,由此对幼儿思维开发与个性形成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晓歌 .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策略 [J].求知导刊 ,2025,(02):131-133.

[2] 马雪玲 . 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自主性 [J].试题与研究 ,2020,(04):69.

作者简介:

王腊月(1984.1.3——),女,汉族,籍贯:,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幼儿园区域自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