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动车调试期间轨行区安全隐患分析及预控措施

作者

王明亮 陆辉 李仲凯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一、轨行区安全隐患类型

1.1 人员安全风险分析

动车调试时,轨行区人员安全风险分析是保证整个调试过程安全的关键部分,从相关统计可以看出,在铁路行业的事故当中大概有 60% 以上都是由于人为原因引发的,这就显示出对人员安全风险展开细致分析的必要性,轨行区内工作人员存在诸多安全风险,也许会误入危险区域,或者操作出错,又或者不遵守安全规则等等,所以创建一个全面的人员安全风险分析模型很有必要。这个模型应当涵盖对人员行为的预估,风险识别,风险评判以及风险控制手段的拟定,经过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制订严格的作业指导书和应急预案,就可以减少人员安全风险,守住动车调试期间轨行区的安全。

1.2 设备故障风险分析

动车调试时轨行区设备故障风险分析属于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部分,设备故障会影响列车延误,而且可能导致严重安全事故。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给出的数据,2019 年全国铁路由于设备故障引发的事故共计 12 起,动车组故障就有 3 起,这些事故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还危及旅客安全,所以针对设备故障风险展开深入分析,采用科学的分析模型,像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之类的,去识别潜在的故障模式及其影响,利用这些模型,能够全面评价设备故障出现的概率和后果,进而制订出相应的预控措施,保障动车调试期间轨行区的安全。

二、安全隐患识别与评估

2.1 安全隐患的识别方法

动车调试期间,轨行区安全隐患识别方法是保障安全运行的重要一环,第一是使用风险矩阵分析法,凭借对事故出现的可能性以及严重性的评判,把轨行区里各类风险归类排序,从历史数据统计来看,轨行区内人员安全风险大多来源于作业人员违规操作以及没按照规定路线行走,设备故障风险则多半出现在信号系统和供电设备上。第二采取故障树分析(FTA)模型,针对动车事故可能涉及的故障路径展开细致分析,找出故障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进而制订出对应的防范办法。就拿供电系统故障来说,通过 FTA 分析得知,供电系统故障常常和维修保养不当,设备老化有联系,于是,加大定期维护力度,及时替换老化设备就成了预防措施的关键部分。

2.2 安全隐患的评估标准

轨行区安全隐患的评判标准是保证安全预控策略有效的关键,评判标准的制订需依靠细致的数据分析及历史案例研究,要保证评判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可采用故障树分析(FTA)模型找出可能造成轨行区事故的隐患因素,利用概率风险评价(PRA)来衡量这些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 29 起轻微事故以及 300 起无伤害事故,这有助于我们认识事故产生的潜在规律,在评判时加入对轻微事故和无伤害事故的考量。通过这些评判准则,可以针对轨行区的安全隐患展开分层经营,把那些大概造成重大事故的风险点优先解决掉,在动车调试期间就能做到对轨行区安全实施精确预控。

三、预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3.1 预控措施的理论基础

动车调试期间轨行区安全隐患预控措施理论基础是基于系统安全工程与风险管理的综合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关注从系统的整体角度出发,找出存在的风险源,然后通过设计和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及可能带来的后果。采用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方法,对轨行区潜在的故障模式、事故序列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人员安全方面,通过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人员安全风险的发生。预控措施的理论基础还包含对设备故障风险的把控,在动车调试期间,设备故障会引发严重安全事故,所以利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以及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等办法,可以针对轨行区内的重要设备展开风险评价,找出可能造成故障的薄弱之处,并采取预防手段。

3.2 针对人员安全的预控措施

动车调试的时候,轨行区人员安全至关重要,要有效地防止并控制人员安全风险,就要实施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预控办法,首先要创建起一套完备的安全管理机制,这个体系要以风险评价模型,比如故障树分析或者事件树分析这些模型为基础,用来找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的危险源头,借助 FTA 分析,在轨行区工作的时候,由于信号系统发生故障而导致动车失控,这会变成人员安全的主要危险,对于这类危险,应当制订出严厉的作业流程以及应急方案,从而保证在任何情形之下,人员都可以及时撤退到安全地带。人员安全预控措施的制定也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比如可以借鉴国内外动车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在人员培训上,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开展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执行预控措施的时候,还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像装设视频监控体系,人员定位体系,随时观察轨行区里的人员活动情况,保证作业人员在指定区域安全作业,通过数据分析,可以预估人员的行为模式,尽早察觉潜藏的安全危险,拿人员在轨行区内的行走路线,工作时间做例子,就能找出疲劳工作的迹象,进而加以干涉,依靠恰当的预控办法,再加上严格的安保组织架构和前沿的技术手段,就可以明显改善动车调试期间轨行区人员的安全水平。

3.3 针对设备故障的预控措施

轨行区设备故障预控措施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要构建起全面的设备故障监测系统,此系统能够即时搜集到设备运行数据,而且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去预估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比如通过分析以往的故障数据,用贝叶斯网络模型预测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这样就可以提前应对,再者要定时开展设备维修与查验工作,按照设备的使用频率和重要程度来安排不一样的检查时延。就拿信号系统这样的关键设备来说,可以用“状况检测 + 定时查看”这种双重保护办法,而且还要应用故障树分析(FTA),凭借逻辑图解的形式,找出造成设备故障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而制订出专门的防范策略。

参考文献:

[1]牛礼斌 . 地铁轨行区施工安全信息化管理研究 [J].现代工程科技 ,2025,4(3):169-172.

[2]郭爱平 . 接触轨供电车辆基地的轨行区安全防护探讨 [J].四川建筑 ,2024,44(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