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融媒体时代网络短剧的新闻价值重构与传播策略研究

作者

毕耜敏

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本文聚焦融媒体时代网络短剧,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剖析其新闻价值与传播策略。研究发现网络短剧在多方面具重要新闻价值,但其实现受多因素影响。提升需从内容、传播、互动、规范等层面着手,为网络短剧研究与行业发展提供新视角及理论实践指导。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网络短剧;新闻价值;传播策略

引言

在媒介融合与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下,网络短剧作为新兴视听艺术迅速崛起。它题材丰富,涵盖爱情、悬疑等多元类型,契合不同受众喜好。传播渠道也呈现多样化,短视频、长视频及社交媒体平台为其搭建起全方位传播网络,使其能快速触达受众,尤其是对互联网依赖度高的年轻群体。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指出,2024 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 504.4 亿元 ,同比增长 34.90%,这一数据凸显其在当下的蓬勃发展态势,也预示着网络短剧在未来的传媒领域将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

目前对网络短剧的研究多集中于娱乐或文化层面,从新闻价值角度深入探究较少。融媒体时代新闻价值理论随传播技术与受众需求变化而演变,网络短剧在这一背景下的新闻价值重构与传播策略值得深入研究。剖析此课题,有助于丰富新闻传播理论,拓展网络文化研究深度,为网络短剧行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融媒体时代网络短剧发展现状

网络短剧专为网络平台打造,时长多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制作周期短、成本低,题材与形式灵活多样,剧情节奏紧凑,擅用碎片化叙事吸引观众。如《念念无明》凭借精彩武打与情感刻画,播出后迅速走红。

融媒体时代为网络短剧带来新机遇。传播渠道多元,短视频、长视频和社交媒体平台实现全方位触达;制作技术革新,虚拟拍摄、特效合成等技术丰富创作空间,提升视觉效果;内容创作上,融媒体开放性促使创作者挖掘新题材与表现形式,满足观众多元需求。

网络短剧主要受众为 90 后和 00 后,互联网使用频繁,追求个性化、多元化内容,注重观看体验与互动参与。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在 2024 年的微短剧市场里,40 岁到 59 岁的用户占比高达 37.3%,60 岁以上的用户占比也有 12.1%,中老年人群体已成为微短剧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也表明网络短剧的受众范围在不断拓展。

传播学视角下新闻价值理论演变

传统新闻价值理论含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时新性强调报道及时,重要性关注内容对社会公众影响,显著性侧重人物、地点知名度,接近性涵盖地理与心理层面,趣味性要求新闻有娱乐吸引力。

融媒体时代,新闻价值理论变化显著。时新性要求多平台即时传播,受众参与度和互动性成衡量新闻价值重要指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新闻个性化与定制化。

网络短剧与新闻价值理论联系紧密。快速更新剧情满足时新性,如《大妈的世界》反映社会热点体现重要性和接近性,明星出演或热门题材增加显著性和趣味性,借助社交媒体传播引发受众讨论互动,体现对受众参与度的重视。

融媒体时代网络短剧新闻价值体现

网络短剧能简洁快速传递信息。疫情期间,部分短剧融入防疫知识,以生动剧情助力高效传播。同时,借助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平台,打破传统媒体传播局限。如某短剧在抖音发布的片段获数百万点赞转发,扩大影响力。

许多网络短剧聚焦社会热点,如《二十不惑》展现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挑战,引发观众共鸣。部分短剧宣传正能量事迹,引导社会舆论。如讲述疫情志愿者故事,激发社会正能量传播。

一些短剧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赘婿》展现古代商业与礼仪文化,吸引观众关注传统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短剧在海外传播,如《琅琊榜》短剧版在东南亚受喜爱,促进文化交流。

网络短剧通过细腻情感刻画触动观众,如《我在他乡挺好的》讲述年轻人奋斗故事,引发情感共鸣。情感共鸣增强受众粘性,观众与剧中人物建立情感联系,持续关注并分享观看感受,推动短剧传播。

网络短剧新闻价值实现影响因素

内容质量直接影响新闻价值实现,剧情拖沓、表演生硬的短剧难吸引观众,而《隐秘的角落》凭借优质内容取得成功并引发社会讨论。不同传播平台特点和用户群体不同,影响短剧传播效果和新闻价值实现。短视频平台适合传播精彩片段,长视频平台满足剧情连贯性需求,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互动分享渠道。

受众兴趣偏好、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影响对短剧的接受度和新闻价值认知。年轻受众喜欢时尚、科幻题材,中老年受众倾向家庭、历史题材,不同文化背景受众需求有差异。

政策监管引导短剧内容规范,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低俗、暴力内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加强监管,促进短剧行业健康发展。

提升网络短剧新闻价值策略

网络短剧应挖掘社会热点深度内容,如聚焦自闭症儿童家庭,引发社会关注。拓展题材类型,鼓励跨题材融合,如科幻与爱情结合,满足不同受众需求。

利用多平台传播,短视频平台发布片段吸引关注,长视频平台播出完整剧集,社交媒体进行话题营销。借助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传播,根据用户观看历史推荐同类型短剧。设置弹幕、评论等互动环节,如话题讨论 “你最喜欢剧中哪个角色”,增强观众参与感。收集分析观众反馈,根据建议调整剧情,提升观众满意度。

短剧制作传播要遵守政策法规,避免不良内容。行业应加强自律,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自律公约,如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审核标准细则,规范内容审核。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表明,网络短剧在多方面具重要新闻价值,但受内容质量、传播平台等因素影响。提升新闻价值需在内容创新、传播整合、受众互动和规范发展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

未来可深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网络短剧新闻价值体现与传播策略,以及新技术对其新闻价值的影响。加强受众细分研究,了解不同群体需求差异,研究网络短剧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也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兰.融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 传媒观察,2022 (5): 12 - 15.

[2] 陈力丹.新闻价值理论的演变与发展新论[M].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

[3] 张萌.网络短剧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0.

[4] 刘海龙.从传播学视角解析网络短剧的传播效果与影响因素[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 (10): 23 - 25.

作者简介:毕耜敏,女,汉,1991年7月生,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专业: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