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全程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杜听好
平阳中医院 浙江温州平阳 325401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针对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全程康复护理措施,对其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10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分常规组(常规护理)与干预组(全程康复护理),各组53例病人,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各项数据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治疗颅脑损伤患者过程中,早期便给予病人全程康复护理干预,其护理效果表现优异,利于提升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患者与家属护理满意度高,可推广。
【关键词】全程康复护理;颅脑损伤;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临床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中,通常表现为创伤性颅脑损伤,其致病因素包括高空坠落、交通事故、暴力击打等,其发病率较高。该疾病属于神经外科疾病的一种,一旦发病通常较为严重,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有研究数据表明【1】,颅脑损伤患者会存在肢体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无法进行正常生活。针对颅脑损伤患者,一旦发病需尽快进行抢救,避免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多数患者即便抢救成功,也会产生不同程度后遗症,其预后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针对该类患者,需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全程康复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下文将进一步分析该护理模式,从而是否可改善其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开始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实验研究对象为颅脑损伤患者,共纳入106例病人,收治时间为2024年1月-12月;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病人分为常规组(53例)与干预组(53例),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全程康复护理。常规组:男女人数各占30:23人,年龄间隔在18-77岁,平均(40.37±5.28)岁;干预组:男/女例数占比29/24人,年龄跨度则为19-79岁,平均年龄(40.35±5.57)岁。所有收治研究病人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作为数据间比较。
纳入标准:①经诊断符合颅脑损伤疾病诊断标准;②存在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障碍;③发病时间均为24小时内;④具备自主意识,且知晓实验自愿加入;
排除标准:①存在重要障碍严重障碍;②其他疾病造成神经功能受损患者。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定时进行巡视,针对患者及家属的疑虑耐心予以解答,另外给予饮食、用药及康复指导;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早期全程康复护理,措施如下:
①心理干预:颅脑损伤病人因自身病情等因素,极易出现抑郁、不安、焦虑等情绪,需积极给予心理疏导,对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进行针对性干预,积极与其交流、沟通,并讲解成功案例,建立其自信心【2】;
②健康教育:根据患者与家属的文化水平,选择适当的宣教方式进行讲解,使患者与家属更加清楚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如护理模式、护理内容、康复训练方法等;
③认知干预:针对患者实际的认知障碍情况,护理人员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如音乐、图片、语言、视频等方式,刺激其认知能力,使其加快主动感知能力的提升;
④针灸护理:选择患肢穴位开始针灸,上肢穴位选择手三里、臂臑、曲池及肩髃,下肢穴位为阳陵泉、殷门、环跳及委中,每天针灸一次;
⑤推拿护理:对患肢开展推拿,使用㨰法对肩关节进行按摩,使用捻法与掌按法对脊柱两侧、足趾关节与手指进行按摩,每天按摩一次,一次按摩半小时【3】。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采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MQ(记忆商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其中NIHSS评分最高42分,评分与其呈负相关;MQ评分与其呈正相关;
1.3.2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采用SF-36(健康生活简易量表)进行评估,包括生理职能、心理职能、躯体职能及社会功能,每项最高100分,评分与其呈正相关;
1.3.3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患者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予以评估,分为非常满意(≥80分)、满意(≥6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表示为非常满意与满意人数总和占总病患人数的比例。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将使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两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间的数据对比,表示(),采用X2检验两组护理满意度间的比较,(n,%)表示,则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不理想,(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MIHSS评分(17.36±3.57)分,MQ(94.38±16.38)分;常规组MIHSS评分(23.15±4.32)分,MQ(84.21±12.19)分,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差异显著,(P<0.05)。
2.2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低,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评分:生理职能(95.26±2.53)分、心理职能(95.44±2.18)分、躯体职能(95.38±2.87)分、社会功能(95.66±2.59)分;常规组患者评分:生理职能(79.62±3.29)分、心理职能(79.08±2.44)分、躯体职能(79.27±3.97)分、社会功能(79.88±3.22)分,两组评分差异较大,(P<0.05)。
2.3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患者与家属护理总满意人数为52人,其满意度为98.11%,常规组满意人数46人,其满意度为86.79%,干预组满意度远远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中医认为颅脑损伤患者,属于滞血瘀证,因脑气受到损伤,从而出现气滞,则无法有效运血,导致气滞血瘀,治疗则主要以活血化瘀为目的。本文全程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认知能力,利于提升医护依从性【4】。其中,针灸方式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调畅气血、疏经通络;推拿方式可对患肢末梢神经进行刺激,利于促进气血调和及运行,为肌肉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提升其肢体功能。基于此,本文结果数据可说明,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全程康复护理干预,其显著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且患者与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利于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临床可全面应用早期全程康复护理,缩短患者康复时间【5】。
综上所述,将全程康复护理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中,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表现理想,且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晓雪.早期全程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5,43(04):132-135.
[2]卢美观.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A]第十八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年会摘要集-神经外科护理[C].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2024:1.
[3]罗燕.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21):154-156.
[4]李艳玲.重型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中全程康复指导的应用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04):100-102.
[5]于琪,尹艳霞,张文学,孙雪.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新中医,2020,52(06):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