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学生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对策

作者

周斌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高职院校对学生运动损伤应该加强重视,为学生提供安全的运动场所和设施,加强学生在运动损伤方面的知识,促使学生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以至于学生可以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学生运动损伤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运动基础设施不够健全

运动基础设施的安全性是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基本保障,然而高职院校的运动基础设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许多高职院校对于体育器材或者体育设施没有展开定期保养,导致体育器材出现老化、破损的现象,为学生的运动损伤埋下隐患。甚至有一些高职学院的运动场地也没有及时维护,比如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排球、篮球场所,出现了地面坑洼不平,篮球架断裂,足球框放倒等情况。充满危险的运动基础设施为学生的体育运动带来潜在伤害。

(二)教师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

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有义务告知学生运动损失的潜在知识,然而部分体育教师未能尽职尽责,导致运动安全教育没有做到位。甚至有的老师违反学校规定,对于学生进行超负荷训练,造成学生在错误的指导下出现运动损伤。某些个别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仅仅只布置训练项目,缺少对于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全方位跟踪管理,使得教师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错误运动方式,对于学生的运动反方式不规范,导致运动损失对学生存在长期危害。

(三)教师指导不够专业

高职院校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缺乏专业性,不能够达到专业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某些体育老师对于学生的运动和规范指导不专业,导致学生的运动技巧不规范,技术动作不标准,运动超负荷或超标,不专业的运动指导造成学生的运动损伤。此外,随着高职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体育教师的数量并没有随之增加,导致体育教师在对于大部分学生不能面面俱到的进行专业指导,使得高职学生运动损伤时有发生。

(四)高职学生缺乏安全意识

高职学生在参与体育项目时,忽略热身运动和放松运动,使得剧烈运动导致崴脚、抽筋、碰撞,因此运动损伤非常容易产生。高职学生根据自己身体强健的理由而对于运动损失没有十分重视,在运动中没有把握运动极限,导致高职学生在极限运动中伤害自己的身体。更有高职学生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遭受运动损伤,认为短时间的极限运动不会给自己带来身体伤害,这种情况致使高职学生不仅伤害了自己,同时也会伤害到同学的身体健康。

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学生运动损伤预防对策

(一)高职院校须完善体育基础设施

高职院校需要对于体育器材加强管理,定期的对于体育器材进行保养,对于老化和破损的体育器材应该及时更换,保证体育器材的安全性。作为高职院校应该完善对于体育场地的巡检和维护,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查出并且及时修复,打牢体育基础设施安全基础。高职院校要明确管理责任:设立专职或兼职器材管理员(可由体育教师兼任),负责器材的日常收发、盘点、维护;班级层面设立“器材管理委员”,由学生干部担任,协助老师监督本班借用器材的使用与归还;明确“谁使用、谁负责”,将器材管理纳入班级考核,增强师生的责任意识。

(二)学校须加强宣传,教师须普及运动损伤知识

高职院校应该宣传运动损伤的安全知识,使学生通过宣传了解运动损伤的重要性。例如,在体育馆、操场、器材室等运动场地张贴海报,内容聚焦“常见运动风险”,如跑步时鞋带未系紧易摔倒、篮球对抗时动作过大易碰撞。“运动前必做的 3 件事”(热身、检查器材、了解规则)等。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好运动损伤正确处理方法的教育,使得每个学生都应该了解到在运动损伤后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处理,然后保证自己的身体不会受到损害。例如,预防教育:强调“热身是最好的防护”,讲解不同运动的针对性热身动作,如跑步前活动踝关节、篮球前活动膝关节,减少损伤发生;康复指导:告知学生“轻微损伤康复期该做什么”,如崴脚后 1 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可做脚踝绕环等轻度活动,避免因急于恢复而二次受伤;责任明确:让学生知道“发现同学受伤时,除了帮忙处理,还要第一时间报告老师”,避免独自处理严重伤情。

(三)加强运动专业指导,减少运动损伤发生

教师在开展体育运动之前应该提醒学生做好热身活动和运动放松活动,并且利用有趣的游戏使得热身活动和运动后放松活动更有趣味性,促使学生在游戏中去达到热身和运动后放松的效果。放松活动使学生的运动器官机能恢复,保障学生达到良好的运动效果,避免运动损伤。

例如,热身可以结合游戏:“动态版”贴膏药、听指令做动作、根据不同音乐节奏做不同动态拉伸、规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热身动作组合的小竞赛。放松可以采用静态拉伸配合深呼吸练习、轻柔的瑜伽式拉伸、两人一组的互助拉伸(强调动作轻柔、沟通)、在舒缓音乐背景下进行。

(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高职学生应该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实现自我保护,预防或者减少运动损伤。高职学生应该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尽量避免不合适的体育项目而造成自身高强度的身体消耗,让身体出现内部损伤。高职学生应该主动学习自我保护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在遭遇运动损伤时可以采用第一时间的自我救护手段,保证自己的身体快速的接受治疗和恢复,实现保护自己身体的目的。

例如,高职学生应掌握腿部、背部肌肉拉伤的急救措施: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避免牵拉受伤肌肉。早期(48 小时内)冰敷、加压包扎(同扭伤),缓解疼痛和肿胀。疼痛缓解后,可适当进行静态拉伸(如拉伤小腿后,缓慢勾脚拉伸),但避免剧烈活动,必要时佩戴护具。

三、结论

总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中学生运动损伤存在着值得思考的原因,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该进行深入研究,寻找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应对策略,帮助学生避免运动损伤所带来的身体危害,促使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

[1]钟天升.足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预防及处理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09):156-157.

[2]刘元元.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研究分析[J].田径,2021,(05):82-83.

[3]王珏.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处理与思考[J].科技资讯,2020,18(17):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