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MDP的《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王旭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智能制造工程系 四川成都 611731

摘要:针对传统《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以多学科融合项目(MDP)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将该课程融入智能制造课程集群,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基础上,将该项目作为学术论文写作的素材,实现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学术能力培养。最后,通过为期两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论文写作质量及创新思维。

关键词:多学科融合项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教学改革;学生学习输出

1引言

《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作为高校学术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学术规范与科研写作技能。因此,研究该课程的新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多学科融合项目的课程教学模式,对深化信息素养教育内涵、服务高水平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围绕信息检索类课程教学改革展开了一系列探索。例如:2022年,安徽中医药大学王丹团队以OBE理念为基础,在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中,通过反向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目标[1];2023年,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曾珑团队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了基于信息检索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案,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2];2024年,西安航空学院李慧团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在信息检索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达到了持续优化教学质量的目标[3]。从上述研究来看,信息检索的课程教学改革,均是结合学校的定位和特点来设定对应的方案,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本文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智能制造工程系(简称:本系)的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为案例,结合本系的特点,以多学科融合项目(MDP)为基础,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开展文献检索、学术研究以及论文写作等,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和综合能力。

2 教学改革思路

本系《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为:(1)通过课堂讲述、线上线下互动以及学生操作等方式掌握文献检索、数据筛选与学术规范能力[4];(2)形成逻辑化、结构化的论文写作思维;(3)应用论文写作方法,将多学科融合项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论等,整合并完成学术论文的撰写。

3 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本课题的研究中,结合上述教学改革的思路,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智能制造课程进群的课程融合及多学科融合项目的确定。学生完成项目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学术论文的撰写任务。因此,将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作为智能制造课程集群的成果产出课程,学生在开始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在课程集群内的其他课程中完成一项多学科融合项目,如:智能循迹小车、割草机器人、智能消毒门垫等。

(2)基于主动学习模式的文献检索方法教学[5-6]。课程教学的第一步,是学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因此,在该环节内,将教师演示、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等主动学习方式设置在教案中,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任务(如:针对某个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检索)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提升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学习质量。

(3)基于MDP的学术论文撰写训练。课程教学的第二步,是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述、学生被动接收的模式,改为学生主动参与论文写作的形式。在第(1)-(2)步完成的基础上,学生确定论文题目、完成相关文献的检索,然后开始开展论文写作训练。该过程中,将论文的各个部分碎片化,由教师对每个部分的写法进行讲述、案例分析并提出相关要求,然后指导学生对应完成论文每个部分的撰写。

(4)论文完善和修改阶段。教师通过在线平台,对学生撰写的论文进行审阅、批改以及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按照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通过该环节,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4 学生的学习输出效果分析

该教学改革方案提出后,本系针对机器人工程专业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教学实践。并将测试结果与两年前开展传统教学模式时的效果进行对比。测试分为实验组(即采用MDP模式进行论文写作的小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数量均为80人。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的学生,每人均按照学术期刊的要求完成了论文写作,合格率100%。而对照组的学生,虽然按照最终的考核要求也完成了论文的写作。论文符合要求的学生仅占30%,表明大多数学生虽然上课时,教师讲述了文献的检索和论文的写作方法,但未能实际参与其中,仅仅是被动接收,从而并未真正掌握课程的知识,固不能够达到灵活运用课堂知识的目的。同时,由于对照组的学生写论文前,并未有项目支撑,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在选题等方面都比较困难,也进一步影响了成果输出的质量。

从上述的对比结果来看,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融入智能制造课程集群,以MDP为基础,以主动学习模式为实施策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到多参与、多实践,其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在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的课程教学改革,是行之有效的,可以继续深入研究。

5结论

本文以《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为案例,围绕如何让学生掌握学术论文撰写方法的目的,将课程融入智能制造课程集群,让学生完成多学科融合项目后,将该项目作为写作的素材,通过主动学习模式掌握文献检索和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从而在实际的学术论文撰写中应用并按照要求完成写作。良好的效果显示,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案是比较有效的,与课程的教学目标适配。因此,下一步将在该基础上,对该课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期达到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丹,杨银凤,张蕾,等.基于OBE理念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以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课程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2(36):14-17.

[2]曾珑,张利.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3(33):102-105.

[3]李慧,杜文龙.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24,21(13):111-113,121.

[4]张幼维,张玥,王燕萍. OBE理念下“科技信息检索与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东华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24,39(03):13-17.

[5]赵楠,李茂宽,张瑞雪. 研究生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08):62-64,75.

[6]刘静. 基于信息素养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优化研究与探讨[J].科技风,2024(05):109-111.

作者简介:王旭(1982—),男,四川成都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机器人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2024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MDP的《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JWJG2024-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