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初探
丁强
山西冶金技师学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3
引言: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和机构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强,网络已成为社会和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网络管理存在明显难点:设备类型繁多、标准不统一、信息分散,导致管理复杂;网络流量复杂、策略缺乏统一标准,调度机制不足,控制困难;同时,故障定位难、响应速度慢、维护成本高,使网络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受到制约,需有效的管理和优化手段。
一、网络“三难”问题分析
(一)网络管理难
网络管理难是指在复杂网络环境下,对网络设备、网络结构和业务数据进行有效统一管理的困难。随着企业和机构网络规模的快速扩大,网络设备类型日益多样化,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无线接入设备等,且不同设备厂商采用的管理标准不一致,导致管理操作复杂、信息孤立。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频繁,新节点、业务系统和应用不断增加,使得网络状态难以及时掌握。管理流程往往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运维人员依赖经验操作,信息分散在不同系统或数据库中,造成集中化管理难以实现[1]。
(I=) 网络控制难
网络控制难是指在网络运行过程中,难以实现对网络流量、策略和资源的有效控制。随着业务种类和访问模式的多样化,网络流量呈现出高峰、突发及不规则波动特征,传统静态管理手段难以实时应对[2]。不同部门或业务系统的访问权限和控制策略不统一,导致网络资源分配缺乏合理性,易出现性能瓶颈或服务延迟。网络控制难还体现在缺乏统一调度和优化机制,无法对网络流量进行动态监控和智能调度,使得关键业务的稳定性无法充分保障。
(三)网络维护难
随着网络规模扩大和设备复杂度增加,故障源多样且分布广泛,传统依赖人工排查的方法效率低下,导致问题响应时间长,业务中断风险增加。网络维护高度依赖运维人员的经验与技能,对于新型网络设备、虚拟化技术或云平台环境,运维难度进一步加大。网络升级、扩容和补丁管理等日常维护任务周期长、流程复杂,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或服务中断。维护成本高昂,包括人力、设备及培训成本,同时缺乏统一的维护标准和智能化工具,使网络故障频发,管理成本和风险不断增加,
重影响网络的可靠性和持续服务能力。
二、网络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一)建设目标
网络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升网络的可管理性、可控性和可维护性,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业务运行的稳定可靠。通过制度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网络管理流程能够得到规范化,网络配置、变更和运维都有明确的执行标准,从而降低人为错误和管理成本[3]。建设智能化的综合网管系统可以实现网络实时监控、流量分析和故障预警,使网络控制更加精准、可视化和自动化,提升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
(二)建设原则
网络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应遵循系统化、标准化、智能化、人才支撑和安全优先五大原则。系统化原则要求管理体系与技术体系紧密结合,实现流程、制度和技术工具的一体化管理。标准化原则强调网络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的统一,使各环节协同一致,降低管理复杂性和风险。智能化原则通过自动化、监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手段,实现实时告警、故障诊断和运维决策优化,提高管理效率。人才支撑原则保证高素质专业团队在管理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通过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保障人才能力与体系需求匹配。
三、网络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一)建设目标
网络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是提升网络的可管理性、可控性和可维护性,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业务运行的稳定可靠。通过制度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网络管理流程能够得到规范化,网络配置、变更和运维都有明确的执行标准,从而降低人为错误和管理成本。
(二)建设原则
网络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应遵循系统化、标准化、智能化、人才支撑和安全优先五大原则。系统化原则要求管理体系与技术体系紧密结合,实现流程、制度和技术工具的一体化管理。标准化原则强调网络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的统一,使各环节协同一致,降低管理复杂性和风险[4]。智能化原则通过自动化、监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手段,实现实时告警、故障诊断和运维决策优化,提高管理效率。
四、网络运行管理制度建设
(一)完善网络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能够明确管理职责、操作流程和标准化要求,为网络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建设应涵盖网络设备配置管理、变更管理、访问控制、故障处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形成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在国内,电信运营企业如中国移动通过《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规范》和《网络运维管理规程》等制度文件,对网络设备管理、业务变更审批、故障响应流程等进行详细规定,实现了网络管理标准化。
(二)制度执行与监督
执行过程中,需要结合网络运行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手册和工作规范,确保各项制度能够落地。监督机制包括定期审计、随机抽查和运维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执行中的偏差。例如,中国电信在网络管理中建立了运维考核与奖惩机制,通过绩效考核和违规处罚督促员工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制度执行监督,如运用网络管理系统记录操作日志、监控配置变更、自动生成审计报告,实现制度执行的实时监督。
(三)案例分析或经验借鉴
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在网络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例如,某大型电力公司在其企业网络管理中建立了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制定了《网络运维管理规范》和《网络安全操作手册》,覆盖网络设备管理、流量监
控、访问控制及故障处理等环节,实现全流程标准化管理。该公司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记录操作日志、变更信息及告警事件,并设立定期审计和异常检查机制,确保制度严格执行。网络运维职责被明确分配到不同部门和岗位,结合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提高了员工遵守制度的积极性。
五、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一)人才结构与能力要求
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网络运行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合理的人才结构应包括网络运维工程师、网络安全专家、数据分析师、系统管理员及管理协调人员等,以满足网络设备管理、故障处理、安全防护及数据分析等多方面需求。人才能力要求不仅包括扎实的技术基础,如路由交换、网络协议、防火墙配置及虚拟化技术,还应具备网络规划、故障诊断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培训与提升机制
培训与能力提升机制是保障网络管理人才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企业和机构应建立系统化培训体系,包括入职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定期专业提升课程,覆盖网络设备操作、流量监控、安全管理及故障处理等内容。同时,应结合网络仿真和演练环境开展实战演练,使人才在模拟故障和高负荷场景中积累经验,提高应对复杂网络问题的能力。
(三)人才激励与留用策略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将技术能力、岗位贡献和管理能力纳入考核体系,通过岗位晋升、技能认证和专业评定形成明确的成长路径。同时,薪酬激励应体现岗位价值和工作绩效,结合奖金、津贴及长期激励措施,增强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荣誉激励和团队文化建设也有助于提升员工认同感和协作意识。国内大型企业通过建立岗位轮换、技能考核和持续培训相结合的机制,实现人才的持续成长和稳定留用。
六、综合网管系统建设
(一)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目标包括实时监控网络设备状态、业务流量和安全事件,实现网络运行状况的全局感知;支持故障自动告警、快速定位和智能诊断,提高网络问题处理速度;优化网络资源分配和策略执行,保障关键业务性能;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历史运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提高网络规划和管理科学性。系统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打造高效、稳定、智能化的网络运行管理平台,为企业和机构的网络服务质量提供坚实保障,并支撑网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二)系统功能设计
核心功能包括实时监控与告警模块,对网络设备、链路和业务流量进行全面监控,并在异常情况出现时及时告警;拓扑可视化模块,将网络结构、设备状态和流量分布直观呈现,便于运维人员快速判断问题;故障管理模块,实现故障定位、根因分析及智能修复,提高问题处理效率;安全管理模块,对入侵行为、异常流量和策略违规进行监测与防护;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历史数据统计、趋势分析和预测,为网络优化和决策提供支持。
(三)系统实施策略
实施过程中,先进行需求分析和现状评估,明确管理目标、关键指标和技术要求;其次,分阶段部署系统,从核心网络设备和关键业务节点入手,逐步扩展至全网覆盖;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流程优化和运维人员培训,确保系统功能得到有效利用;进行持续测试和优化,根据运行数据调整策略、完善功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七、网络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建议
(一)总体实施思路
网络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以顶层设计为引领,坚持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和技术平台“三位一体”的思路。制度是网络管理的基础,能够提供统一规范和操作指南;人才是核心力量,负责制度落实和系统运行;技术平台则是提升效率和智能化水平的重要工具。总体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统筹规划与分层推进相结合,在企业或机构的整体战略框架下,将网络运行管理与业务发展目标相匹配。
(二)阶段性实施步骤
网络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应分阶段推进,以确保资源合理投入和效果逐步显现。第一阶段为制度建设阶段,制定网络管理规范、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明确责任分工和考核机制,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为人才建设阶段,重点培养网络管理与运维队伍,通过培训、考核和认证,形成具备实战能力的专业团队。第三阶段为系统建设阶段,部署和完善综合网管平台,实现监控、分析和优化功能,并逐步扩展至全网覆盖。
(三)持续优化与改进
网络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是一次性工程,而是需要持续优化与动态改进的长期过程。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和技术环境演变,原有制度和工具可能逐渐滞后,因此必须建立定期评估和优化机制。通过对制度执行情况、系统运行效率和人员绩效进行周期性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修订管理措施,确保体系与现实需求相适应。
八、结论
网络运行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网络稳定、安全与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网络管理难、控制难和维护难的根源在于制度不完善、人才队伍不足以及管理工具落后。制度建设能够使管理流程规范化,强化责任落实;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体系执行力和专业性的保障;智能化的综合网管系统提升了监控、诊断与决策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家海,安常青.网络空间安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01:302.
[2] 吴金晓.基于Cacti 的集成网络运行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6.
[3] 张钰培.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网络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2.
[4] 张浩灿,马汉良. 构建有线网络运行管理服务新体系[J].有线电视技术,2004,(22):85-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