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谈中国戏曲舞台的程式性和虚拟性

作者

李双双

长治文化艺术学校

程式就是戏曲艺术对自然形态的生活动作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具有固定格式的系列化、规范化的表现形式。程式是对生活中的自然形态进行艺术加工,主要通过精选和装饰两种处理后,使之成为一种规范化的形式。戏曲艺术程式化的范围并不只限于动作,它是无所不包的,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一切,无一不是程式化。

戏曲舞台离不开程式。程式化的表演用在话剧中可能是不可思议甚至不成立的事情,为什么用在戏曲中却会成为必然性的呢?戏曲,既有戏可看,又有曲可听。戏曲的人物造型之所以会有程式性,归根到底,也还是决定于戏曲表演的歌舞性。歌舞因素正是造成戏曲程式化表演形式的美学根源。唱有程式,舞有程式。我们说演戏要“假戏真做”“装龙像龙、装虎像虎”。主要要求心里有戏,“装”应该是装扮的意思,像是逼真的意思,“心里有戏”就是内心体验。这里面的“真”和“假”、“装”和“像”既是表面的形貌同时又是内心的体验。当然即使是内心的体验必定要依靠也表面形貌来表现出来,这就是戏曲的表演方式,形貌、内心缺一不可。我们戏曲表演坦白承认自己在演戏,老老实实的承认演戏是对生活的艺术表现,把生活中发生过或没发生过的事,在舞台上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给观众,因此,程式用在戏曲中是必然的,而绝非偶然。

坦白承认是在演戏的最大意义,在于完全解放了编、导、演和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破了舞台这一固定条件,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一切表现的东西都能够以艺术的形式表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这一切被表现的东西只要合乎逻辑,在形式上都能被观众认可。比如,我在《芦花荡》中饰演的张飞,刚上场就是一段传统程式性的“走边”。张飞奉军师将令,带领三千人马,埋伏在芦花荡口,活捉周瑜。在行路的过程中,运用了戏曲传统一连串的程式动作,有“飞脚”、“踢腿”、“三起三落”、“跳门槛”等。充分表现了张飞这一人物的勇猛、机智、诙谐、粗中有细的特点,也体现出粗狂与玲珑相合之美。通过程式动作走边表现出张飞身手轻捷矫健,突出在曲折小径上疾走,行路时脚下崎岖不平以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严密注意周围环境的感觉。我们这种戏曲表演手段就是将生活形态加以高度集中,概括、夸张、变形和美化,突破了舞台时空的限制,扩大了作品的容量。如果不是这样,很多故事在舞台上是无法表现的。所以,戏曲舞台离不开程式性和虚拟性。

虚拟性是戏曲舞台最基本的特点。我们戏曲舞台的“虚拟”,是区别于其他舞台艺术,尤其是话剧舞台艺术最根本的一条,也是戏曲舞台艺术内部特点中最重要的一条。他把注定不变的空间,变成流动多变空间,靠演员自己形体以及生动的表演,穿梭于任何空间和环境。但虚拟的对象,必须先有一部分看的见,才能使观众想象其余看不见的。比如,我在《五世请缨》饰西羌王被穆桂英打败以后,在逃走的过程中,已经人困马乏,马力不支,有一段“拌马”的形体舞蹈,只见马鞭、大刀,确不见马,可是通过马失前蹄、勒马、摔叉、翻身、搓步等一系列舞蹈动作,加之面部表情的惊慌失措,观众已理解此时看不见的“马”已精疲力尽。也就是说,通过演员逼真、虚拟的表演,被观众理解到其中所表演的内容,观众才能想象到虚拟的那部分景象。划船无船、但是有桨,通过演员逼真,虚拟的表演,观众就能够想象到船在水中的景象。看的见桨,而看不见船,桨是可见的,船和水是虚的;演员的表演和动作是可见的,表演对象的景物是虚的;两军交锋对阵,演员手拿的刀枪剑就是可见的,开打的阵势变化是虚的。所以虚拟也是虚实相结合,整个舞台表演无不是虚实结合,有无相生。

程式和虚拟的关系。在戏曲舞台上,程式与虚拟是分不开的,什么样的虚拟都要有程式的规范。比如说在疆场交锋打仗,从调兵遣将,直到败阵厮杀,开档子、败者退、胜者追都是有规定的程式。因为要把这场纵马厮杀好大的战争场面展现到小小的舞台上是容纳不下的,所以,要有程式去限制,因此它们互相制约,我们的艺术老前辈们按照舞台的要求,创造了整套的程式,其中最突出的是行当程式,行当程式不是死的,有时可以说突破了程式,但我想只要你这个角色是用唱、念、做、打的形式来表现的,你就永远脱离不了程式。舞台上战争场面的程式对虚拟与程式关系的体现最为突出,也最说明虚实结合的关系。其中有各种队形的摆法,各种把子的打法、各种跟头的翻法。比如,我参于演出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青蛇传》、《精卫填海》剧目中,开打场面用的四股档、八股档、十二股档都各有程式,各有区别。“天门阵”的几个摆阵,都是靠各队列造型来表现辽邦的嚣张气焰。天门一百零八阵舞台上穆桂英只破了四个阵,其余一百零四阵全是虚的,这可叫有话则长,无话则断。这也是虚实结合的显著表现。穆桂英破一个阵,有一个打法,各种打法都有程式。“打出手”也是戏曲武打中常用的表现形式,穆桂英用靠旗“打出手”,小青,蛟女用腿踢、手托脚蹬,同是“打出手”的形式,技巧截然不同,各有各的一套程式。从“二人忙”两杆枪到“三人忙”的四杆枪,“四人忙”六杆枪。都是程式规范,打法各异。这种场面看来混乱复杂,却是有条有序,让观众看到的是主将东挡西杀,人马辗转奔驰,一场很有气势的虚拟与实际舞台巧妙的结合。这是由于戏曲程式是按照舞台容量设计的,它的打法是以紧密取胜,实中见巧,虚中见真。如果调度不周密,穿插无条理,没有程式规定,这小小的舞台必将磨肩擦背,拥挤一团,所以说虚拟的自由要受到程式的制约。

由于客观的内容不同了,戏曲的虚拟和程式也需随之改变,它原来的特点也要有新的发展。发展要赋予新的内容,因任何形式的改造都必须服从内容。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它的丰富宝藏有待于我们中青年一代去挖掘、去继承、去发展。

以上乃是我之拙见,正确与否请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