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水利泵站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技术应用

作者

李艳荣

372924198106233622

引言

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泵站的作用十分重要,特别是在防汛防旱工程中,能够发挥出防洪、防旱、调度等优势作用。由于泵站在水利工程运行中必不可少,因此应当有效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其在泵站中的作用有效发挥。水利泵站所应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有较多的特点,如界面一致、数据共享等。

1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1.1 无需控制模型

在以往的水利泵站自动化控制实践中,控制对象的动态方程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繁琐性,传统控制器难以对其进行精确捕捉,直接制约了对象模型设计的准确性,并催生了参数波动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对这些动态因素的把握不足,构建精确模型成为一大挑战,同时也降低了自动化控制的效率与效能。而随着智能化控制器的引入,这一困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智能化控制器无需预算,可以先构建详尽的对象模型,从根本上规避了因模型不精确而引入的不可预测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极大提升了自动化控制的精确度和稳定性。通过智能算法的自适应学习和优化能力,控制器能够实时调整控制策略,以应对系统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微妙变化,进而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自动化控制过程。

1.2 方便调整控制

对于水利泵站而言,智能化控制器以其超越时空界限的能力,实现了对控制过程的动态调整,并根据下降时间实时变化,灵活调节控制强度,从而深度优化工作效率,为构建快捷、稳定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相比传统控制器,智能化控制器在调节便利性上具有显著优势,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灵活适应并优化控制策略,在实际中广泛应用。在调控过程中,智能化控制器展现出高度的自主性与智能性,无需依赖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操作,只需要根据实时数据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此外,其远程调控能力更是满足了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对于无人化、远程化操作的需求,预示着该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将与智能化、自动化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了行业的进步与革新。

1.3 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智能化控制器的便捷性与全面性体现在其高效处理各类数据的速度上。即使是第一次输入陌生数据,智能化控制器也能迅速进行高质量的估算,充分满足自动化控制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智能化控制器在多数情况下能展现出良好的控制效果,但这种效果并非对所有控制对象都是绝对的。当面对不同的控制对象时,控制效果可能会因对象特性的差异而有所变化,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达到预期。因此,技术人员在设计阶段需秉持高度的责任心与严谨性,坚持具体化原则,即针对每一个控制对象,都应基于其实际特性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避免因疏忽大意而降低控制的标准。

2 水利泵站自动化控制智能化技术应用

2.1 应用于控制系统设计的优化工作

泵站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输水、排水、灌溉等多重功能,其结构主要包括油箱、电机和水泵机组共 3 部分,每一部分都关系到泵站的正常运行与效率。实际应用中,可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泵站运行过程中的流量、压力、温度及电机转速等参数,通过数据预处理技术去除噪声和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智能算法,构建泵站运行优化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挖掘泵站运行的内在规律和潜在问题,为优化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智能算法的输出结果,通过优化控制策略,调整控制参数,实现精确控制,提升水泵站的工作效能与稳定性;测试和验证优化后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评估优化效果,并不断完善和优化系统。

2.2 应用于系统故障排查和诊断

泵站故障排查与诊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体现在 4 个方面。第一,数据采集与预处理。设计合理的传感器布局方案,对各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主要工况数据进行采样,并对其进行数据净化、去噪、归一化等前处理,为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工作奠定基础。第二,实时监控和评价装备。通过建立装备的在线监控模型,实时监控装备工作状况,评价装备的运行状况,从而辨识出装备的失效风险。第三,建立失效早期预测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如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神经网络等,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早期预测模型,并通过对以往的数据进行训练与学习,实现对设备早期故障的早期诊断与早期预警。第四,故障诊断与定位。针对已发生的故障,采用故障诊断算法精准定位故障,通过分析故障发生时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据变化特征确定故障类型和发生位置,为维修人员提供详细的维修建议。

2.3 应用于设备运行和性能检验

在水利泵站机组的设计、试验及运行检测过程中,确保设备性能的准确评估至关重要。通过详尽的测试检验设备的运行状况并绘制出精确的性能曲线,为设备后续的检测、维护提供数据支持。性能检测往往伴随着高昂的成本,且测试假设的精确性和测试条件的完善性也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为了克服这些挑战,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引入神经网络技术,特别是针对有限且离散的数据集,以此提高泵站机组电气设备性能曲线的精确度。通过构建基于泵机组设备特性的 BP 神经网络,设计人员能够模拟和预测设备的运行性能。而且 BP 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和非线性映射能力较强,可以处理较为复杂的系统。在泵站机组的应用中,BP 神经网络能够根据设备的运行数据,自动调整网络参数,以实现对设备性能的精确计算和预测。这种方法的引入不仅降低了对大量测试数据的依赖,还提高了数据换算的精确性,为泵站机组的智能化控制和优化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应用于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

通过部署先进的传感器和通信设备,泵站的运行数据可以实时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参数、能耗情况等,为泵站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远程监控系统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通过智能算法识别潜在的故障和异常情况。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时,可以立即启动故障诊断程序,自动分析故障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通常与专家系统、模糊逻辑控制系统等其他自动化控制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智能监控网络。这种综合性的智能监控网络能够实现对泵站运行状态的全面掌控,确保水利泵站的安全、高效和智能化运行。

结束语

将智能技术引入水泵房的自动控制,能够提升水泵站的工作效能与稳定性,减少维修费用和人工投资,将对水利水电厂产生重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方案,提升系统的适应性,以应对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情况。

参考文献

[1] 林迎春 . 信息化视域下的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现 [J]. 自动化应用,2023,64(4):45-48.

[2] 刘志泉,李建梅. 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C]//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2022.

[3] 张金磊 . 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4):246-247

[4] 张金磊 . 泵站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4):246-247